您的位置: 首页 >老年版>新闻中心>各县动态>详细内容

共和县实施人才兴县战略奋力打造共和人才聚集“新高地”

2024-06-06 00:00:00 0 点击:[] 字体:

   近年来,全县上下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全面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和省州委对人才工作的部署要求,立足共和发展实际,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留住与用好并重,实现人才引育数量、质量双提升,为推动“四地”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一)坚持党管人才、大抓人才,推动人才工作机制更顺、合力更强。建立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人才工作和“组团式”援青工作领导机制,压实县委、县政府抓“第一责任”、县直部门“牵头责任”、帮扶团队“具体责任”,常委会多次研究制定人才引进、培养、评价使用及工作规则等配套机制,定期组织开展人才工作述职评议,有效推动人才强县战略深化落实,构建形成了人才“引育留用”衔接有序、完整闭环的人才机制优势。全链条保障机制。
(二)注重外引内育、兼收并蓄,推动人才队伍数量更多、结构更优。坚持“广纳贤才、服务发展”,直接引进行业领域精英专家2名、硕士研究生8名、柔性引进扬州大学教授团队1个,其中,挪威籍专家罗方研发的鲑鳟鱼养殖技术在全省507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青洽会现场签约十大高层次人才项目和全省“昆仑英才”特色人才项目。坚持县委统筹定方向,指导开展本土人才“365种子工程”,年内筛选培养5大领域50名本土人才,逐步形成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人才培养模式,全县扩容蓄能的人才集聚高地日渐形成。
(三)积极抢抓政策、落实任务,推动人才使用适度更高、精度更准。认真落实“组团式”支援帮扶政策措施,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定期调研指导工作、协调解决问题,医疗“组团式”援青团队围绕“五大中心”建设任务,成功申报省级科研项目4项、州级3项;建立人才互培计划,5名援青医疗人才结对培养10名本土医技人才,30余名医生赴常州考察学习、跟岗实训,“双向交流”机制走深走实;科技特派团聚焦“四方面提升”目标,成功试种饲草、农作物等新品种97个,打造铁盖油菜标准化生产基地2处、恰卜恰果蔬示范基地4处、塘格木万亩青稞良种繁育基地2处,科技推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四)强化激励关爱、服务保障,推动人才生态环境更优、气场更足。坚持以环境、待遇、情感留人,将人才发展资金提高到340万元。构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机制,353名领导干部与443名专家学者结对服务。坚持职称评定向科研创新人才、产业需求领域倾斜,全县6名农牧区致富带头人获得省级高、中级农牧民职称,3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评定职称,有效激发了各领域人才干事创业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