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推动泛共和盆地绿色崛起——2023年共和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2.84亿元,增长4.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8.37亿元,剔除新能源投资增长15%;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694元、17739元,增长4.4%、8.2%;
2023年,共和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担当实干抓落实,推动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蓄势,一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排名全州前列,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年来,坚定不移扛牢政治责任,厚植生态底色,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走深走实
全力推动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主动融入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理顺环湖乡镇保护站管理体制,合力做好青海湖流域鸟类栖息地、野生动物活动区和植被监测样地等日常巡护管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持续增加。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保护和系统治理,全省防沙治沙暨“三北”六期工程现场观摩推进会成功召开,加快推进倒淌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与水生态修复项目,布哈河河道治理工程二期建成投运。
深入实施龙羊峡水库周边草原生态修复、共和盆地荒漠化防治项目,完成国土绿化6.5万亩,防沙治沙2万亩,退化草原改良100万亩,柳梢沟、上卡力岗村、浪娘村等9处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全面完成,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6%,国省考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及以上。
第一轮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国家林草局挂牌督办问题完成整改销号,高效办理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信访举报件22件。黄河“体检”、生活污水专项整治、省级例行督察和省委“护航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全力推进。
一年来,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深挖优势潜能,产业转型升级见行见效
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坚持“风水光储、源网荷储”一体推进,第一批大基地300万千瓦项目建成并网,第二批、第三批大基地600万千瓦项目加速建设,龙羊峡85万千瓦水光互补电站和8座电源侧储能电站建成运行。
共和多隆抽水蓄能项目和第二条特高压外送通道协调服务有序开展,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项目、黑马河镇清洁供暖一期项目、恰卜恰主城区和城南片区地热供暖改造项目提速推进。
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多点发力,首次实现冰鲜虹鳟鱼出口,藏羊、牦牛原产地可追溯80.83万头只,有机草原认证1677.3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6万亩,粮油产量达6.07万吨。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特色品牌10个,全年实现农畜产品销售总额15.06亿元。
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创建初见成效,成功举办重大赛事活动,龙羊峡5A级旅游景区创建稳步推进。全年共接待游客572.2万人次,增长141.5%,实现旅游收入10.92亿元。
一年来,坚定不移推动政策落地,强化项目支撑,经济运行持续增值增效
深入开展“助企暖企”春风行动“1+9”系列活动,24名县级领导、36个部门“一把手”组成的助企联络员“一对一”协调解决问题77条,累计退减缓税1.99亿元,帮扶企业融资4.14亿元,社会预期持续改善,市场信心不断增强。
培育规上企业4家,限上企业4家,全年市场经营主体同比增长23.37%,增速全州第一。精心谋划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促转型、增后劲的重点项目共计986项总投资1402亿元。
实施产业发展、城镇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领域500万元以上项目132项,共和机场开工建设,恰卜恰至江西沟、恰卜恰至廿地公路改扩建完成可研编制,倒淌河至大水桥高速升级改造项目开工建设。新改建电网线路598.9公里,改善1692户农牧民群众用电问题,建成5G基站165个。
一年来,坚定不移促进协同发展,补齐短板弱项,城乡一体发展互融互促
“三区三线”划定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批全面完成,深入推进城镇扩容提质工程,投资13.23亿元的州庆项目全面完成,恰卜恰地下过街通道、环城东西路改造、政和大街道路改扩建等项目建成投运,城镇功能不断完善。
青海湖广场地下停车场、市民服务中心和老砖瓦厂安置小区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实施主城区综合整治和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城镇“气质”“颜值”不断提升,完成18个村庄“多规合一”规划编制,2525户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8个美丽乡村建设和61户农牧民抗震改造项目全面完成。
消除返贫致贫风险19户57人,全县脱贫人口收入增长16.14%,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3062.4万元,解决1.02万人、12.92万头只牲畜用水问题,实施19项农村公路和桥梁项目,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成果进一步巩固。
“清洁海南”行动实现常态化,新建农牧区户厕469座,整治问题厕所5840座,“三清三改”扎实有效,农牧区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95%以上。洁净、宜居、品质的共和连续三年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一年来,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基层活力,政务服务效能聚力聚效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推“一门式”乡镇政务服务改革,建立乡镇通用事项清单142项,9个县直部门派出窗口入驻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得到省级认可推广。
17项“一件事一次办”套餐服务落地见效,“跨省通办、一网通办”事项不断拓展,企业全程网办率达95%以上,便利度得分较2019年首次评价提升40.88分,排名全省靠前。
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期间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整合7个部门执法人员和执法事项,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挂牌运行,执法规范化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供销联社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恢复新建基层社7个,建设村级服务社14个,组织农特产品推介会6场次,实现销售额300余万元,农特产品输出能力不断增强。
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3500万元实施项目13项,援建资金6849万元实施项目13项。青洽会签约项目6项,到位资金17.6亿元。政务服务更加好办、易办,利企便民更加高效、便捷。
一年来,坚定不移站稳群众立场,加大民生保障,增进民生福祉提质提效
20件民生幸福账单全部兑现,实现民生支出30.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03%。实施就业创业提质增效行动,城镇新增就业652人,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89%。
建立恰卜恰零工市场和其它乡镇劳务输出服务站,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57万人次,有组织有规模转移就业2804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1亿元,追讨拖欠工资1169.67万元。
义投入资金300万元全面保障“双减”及“五项管理”政策落实,课后服务“5+2”模式全覆盖,优质教育资源趋于均衡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总投资9240万元教育领域续建、新建项目全部完工,共和县中学改扩建项目顺利推进,县中医院胸痛中心通过国家级认证,成功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创建有序推进。
深入开展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和DRG付费改革试点,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建设,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有效提升,江西沟镇卫生院、黑马河镇中心卫生院受到国家卫健委通报表扬。超额完成全民免费健康体检目标任务。
医保、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率稳步提升,为2万余名城乡低保、高龄老人等7类主体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1.17亿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亮点纷呈,“平安共和”建设有力有效,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评价为97.88分,位居全省第六、全州第一。
2024年,共和县将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要求,锚定“123456”奋斗目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不断推进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取得新成就,奋力推动泛共和盆地绿色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