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乡村全面振兴的中国梦——来自海南州“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报告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回顾过去数十年交通运输事业,在党中央、省州委的坚强领导下,海南州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尤其是“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内通外联、畅乡通村、安全便捷”的农村公路网络基本形成,让幸福直达各族群众家门口,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如今,放眼“山宗水源·大美青海·圣洁海南”,互联互通的大动脉、越织越密的微循环,照亮了乡村全面振兴的中国梦。
——围绕发展需求做好示范创建
2017年,同德县被省政府命名为首批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2021年、2022年,贵德县、共和县分别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2023年,同德县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兴海、贵南县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实现省级示范县全覆盖。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建好农村公路
近十年来,全州共争取农村公路建设资金36.4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972项/6985.1公里。建成了恰卜恰镇至沙珠玉乡公路、河西镇至新街乡公路、过马营镇至关塘公路、同唐公路、大河坝大桥至卡力岗大桥公路等乡镇通三级公路。开工建设曲什安至龙藏公路、铁盖至G572沿黄公路等项目,解决了9个乡镇通三级公路,56个建制村通双车道,156个自然村的通路难问题。
截至2023年底,全州公路总里程13749公里,其中:国道1603公里、省道632公里、县道948公里、乡道1831公里、村道6228公里、专用道175公里、村道硬化2332公里。
——围绕农牧区共同富裕管好农村公路
一直以来,海南州以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为抓手,实现农牧业因路而兴、农牧区因路而美、农牧民因路而富,让“四好农村路”成为引领共同富裕的新标志、新名片。
全州每条农村公路都设有路长、监管员、护路员,形成了有人管路、有人护路、有人养路的良好局面,构建了县、乡、村“路长制”组织管理和党政领导共同负责的责任体系。全州共设路长481名,设立路长公示牌644块,路产路权保护队员768人,各级路长设置覆盖率、路长办公室建立覆盖率、路长公示牌设立覆盖率均达100%。
——围绕交通强国护好农村公路
全面压实各级人民政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主体责任,“县道县养、乡道乡(镇)养、村道村养”权责清晰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进一步健全,县、乡、村农村公路养护主体责任得到进一步发挥,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机制逐步向规范化迈进。
2024年,全州农村公路列养里程6779.6公里,十年来共投入养护资金3.14亿元。近三年农村公路养护工程比例均达5%,2023年底,全州农村公路优良路率达47%。
——围绕新发展格局运营好农村公路
制定出台《海南州城镇公共交通服务供给侧改革实施意见》,进一步优化线网布局,增加县与县、县域内客运线路和发车班次,开通相邻州、县客运线路,全面提升客运班线的服务保障能力。全州已开通客运班线52条,运营城乡公交线路42条,5县36乡镇421个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均通客车,通客车率100%。
积极推进巡网融合、定制客运、预约响应等多种公共出行服务,全州931辆巡游出租车网约化升级管理,注册全省首家客运定制服务平台,开通定制客运班线7条,实现随客而行、方便快捷出行需求。贵德县率先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终端,覆盖全县的客运网布局。
全州138辆公交车全部更新为新能源车,巡游出租车新能源车占比达59.2%,客运量、货运量累计达1098万人次和4129万吨。加快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实现农牧区“一站多能、一点多用”的客货邮融合服务点,全力推动“客货邮”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县级统仓共配中心4个、农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点330个,快递进村覆盖率85.21%。
回望来时路,海南州“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的成效根本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在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全州各级党组织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在于坚持人民交通为人民、农村公路靠人民,努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前,全州交通运输部门正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对海南州的定位要求,在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中实现泛共和盆地绿色崛起新增长极,紧紧围绕州委确定的“12345”发展目标,积极作为,高质量建设好“四好农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