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老年版>新闻中心>各县动态>详细内容

河北乡:把经济建设作为“第一目标”,牢记使命抓发展

2025-01-08 09:52:55 同德县人民政府 点击:[] 字体: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河北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航标,坚持县委“1335”发展思路,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要求,在这一年的征途中,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带头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着力抓好第一要务,

经济社会发展稳步提升。

河北乡紧扣打造良种牦牛示范县为目标,立足资源禀赋,突出区域优势,以加强品种选育、提高牦牛良种覆盖率、出栏率,夯实产业基础为主线,建立果什布滩、赛琼沟2大良种牦牛核心种群,在上知迈、格什格、赛羊、黄河、赛德等村建立标准化养殖基地,引导群众整合牲畜、草场等资源,转变牧民生产、组织、分配和发展方式,成功探索出了“以草场承包经营权、牲畜折价入股、劳动力专业分工、生产指标量化、用工按劳取酬和利润按股分红为主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股份合作制经营模式,同时,采用“企业+合作社+基地+牧民”的运作模式,做到统一防疫、统一鉴定、统一调运,推动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河北乡在助推村级产业之外,立足新发展理念,在积极引导农牧民践行“两山”理念的基础上,鼓励村民因地制宜,整合房前屋后闲余土地、空闲资源发展庭院经济,促进农牧民群众充分就业,实现群众在家门口致富。

坚持精准发力施策,

着力推动乡村振兴。

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多措并举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及数据更新录入工作,每月常态化开展预警信息核实及自然变更等动态监测工作。全乡在册低保对象387户908人,对10个村、2个社区排查出因灾、因病、导致家庭困难的进行临时救助,上报县级部门救助22户103人次,救助资金14.3万元,乡级救助7户,35人次,救助资金1.9万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6人,孤儿1人,每人每月发放补助1050元。重点关注特困人员,全乡在册特困供养人员16户16人,新增3户3人。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

社会事业水平稳步提高。

自2024年“一学三促”活动开展以来,全乡各村(社区)召开动员大会16场次,群众大会9场次,河北乡4支宣讲组,联合“高原之舟”政策理论宣讲组坚持“腿到、口到、心到”,深入领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各项惠民强农政策,开展走访牧户180余户,开展集中宣讲37次、发放各类法律法规宣传问答书籍600余册,共悬挂横幅78条、发放宣传册1800余份。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开展远程会诊学习10次,参加学习56人次,接诊门诊患者8632人次,住院患者51人次;开展“两病”健康体检0-6岁685人次、18-59岁1019人次、60岁以上258人次;开展妇幼保健、传染病等健康教育活动9次,健康宣传咨询活动5次,发放宣传资料4500余份,惠及群众1200余人次。民生实事,扎实推进。完成地方流行性动物疫病免疫各类疫苗21.65万头只次,全乡12个村(社区)适时开展了畜疫防治等技术培训1013人次。

着力推进平安河北建设,

辖区态势保持稳定。

按照省委平安建设“十个一”工作新要求,结合乡镇实际,优化平安建设创建措施和村(社区)各项事项清单,做好形式主义“减法”与服务群众“加法”,让乡村两级广大干部放开手脚抓发展、护稳定。大力实施党建引领网格治理,构建科学划分、多方协同、以人为本的网格化治理服务体系,探索网格+志愿服务模式,吸纳辖区各类政法资源组成志愿队,常态化开展“逢三进格”走访摸排、普法宣讲、为民解忧等志愿活动,形成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闭环,实现一网兜底、事不出格的精细化社会治理目标。不断加大法治建设工作力度,聚焦“八五”普法工作任务,以广宣传、抓重点等形式打造“双语普法”特色亮点,夯实普法基础,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联合各站所开展了“预防校园霸凌,守护学校平安”法治宣传进校园活动。截至目前,共开展普法宣传31场次,受教育群众4200余人次,发放宣传物品500余件、宣传资料2000余份。相继开展打击电信诈骗、反邪教、扫黑除恶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建立完善制度、重点走访排查、实施宣传教育、集中攻坚化解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把各类矛盾纠纷及风险隐患排查在未发、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截至目前,共排查出矛盾纠纷26起,成功调解26起。

着力推动绿色发展,

生态环境治理取得实效。

始终牢记“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重要论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整治“三大革命”,全力补齐乡村短板弱项,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推动乡村面貌再上新台阶,一是结合“清洁海南”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25次,党员参与人数达320余人,参与群众达920余人次;持续巩固提升各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自查发现问题整改成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治理,打造河湖长制、林(草)长制升级版,各河长巡河78次、河道排查整治25余次,清理河道垃圾、杂物等11余吨。二是大力宣传《森林法》《野生动物植物保护法》《青海省森林草原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等相关培训4次,共召开大小宣讲会议15场次,共发放藏汉双语宣传材料2600余份,设置宣传标牌19个,张贴藏汉双语宣传标语9条(副),悬挂横幅26条,林(草)长巡查81次,使护林防火工作家喻户晓。同时,认真开展私自开垦草地问题专项排查工作,排查未发现存在违法违规私自开垦破坏草地行为,切实做到整体保护、综合治理,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理念。三是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国家安全、“扫黄打非”、防电信诈骗、反邪教,圆满完成重大活动和敏感时点安保维稳任务。同时,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各类安全生产专项行动,截至目前,结合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活动载体,举办燃气安全、防汛抗旱等各类培训5场,各类安全隐患检查32次,参与检查人员132人,其中,开展食品药品、餐饮住宿等场所风险隐患动态排查6次,开展矛盾风险大排查大化解2次,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等行动3次;开展防汛应急救灾演练13次、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演练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