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德县坚持党建引领 依托资源禀赋打造新型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近年来,同德县坚持打优势牌、走特色路,把发展壮大新型村集体经济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统筹谋划,整合资源、发展产业,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破零”到“稳住”、再到“做强”的蜕变,走出了新型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德模式。
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发展基础。
扎实推进“堡垒工程”。坚持把发展壮大新型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工程,聚焦基层党建重点工作任务,压实“抓乡促村”主体责任,推行村党组织分类管理,以“四个一”工作要求,建立六项机制,用好六项措施,推动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病症根治。抓紧抓实党员教育。挖潜现有资源,举办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培训、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村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农牧民党员冬春训等,培训覆盖面达94%以上。探索推行“村干部普通话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机制,231名村干部“敢讲会说”成为常态。有力加强队伍建设。认真推进大学生到村任职行动,灵活运用村社联系、乡镇动员、县级统筹方式,回引102名大学生到村任职实现全覆盖,村级后备人才中大学生168名,村“两委”中有大学生的村达71%,大学生任村党组织书记比例达50%。
优化工作机制,凝聚发展劲头。
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年中召开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推进会,年底召开表彰大会,对年收入超百万的村命名表彰。把发展村集体经济纳入乡镇领导班子考核重点指标,作为乡镇党委抓基层党建必述内容,列入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职责清单,多措并举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建立“四抓联动”机制。安排28名县级干部联点抓、69个部门负责人包村抓、5个乡镇联村领导专门抓、30名第一书记具体抓,择优委任5名年轻优秀干部到5个乡镇挂职副乡长,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建立“一联双帮三治”机制。发挥联点单位优势,形成“帮扶单位党支部+帮扶单位党员+帮扶村+困难党员”共同体,开展党员干部“出一个村集体经济发展金点子、带动一个就业、解决一个突出问题”结对帮扶“三个一”活动,促进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建立利益分配机制。研究制定《同德县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指导意见》,明确村集体收益分配、提取公益金、补充村级运转经费、补贴村干部报酬等规定,不断规范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关系。
依托资源禀赋,拓宽发展路径。
因地制宜聚合力。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壮大新型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支撑,依托牦牛、藏羊、青稞、油菜、饲草五大优势产业,因地制宜盘活资产资源,因村施策制定发展“蓝图”,发展壮大新型村集体经济。2024年,全县73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累计收入3768万元,10万元至50万元的中等村43个、占59%,50万元以上的强村30个、占41%,其中,100万元以上的村14个、占19.1%。完善模式增动力。紧紧依托同德县现代畜牧科技产业园,建立完善“产业园+村集体经济+公司+合作社+牧户”合作模式,与全县28家牦牛养殖合作社形成利益共同体,坚持草畜联动、种养结合,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年内活畜交易达13万只,占全县羊出栏的50%。盘活资源强内力。充分挖掘“宗日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黄河大峡谷宗日文化旅游、高原花海、特色民宿等乡村特色旅游产业,全年县域旅游人数达95.49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4亿元,旅游经济产能显著提升,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开辟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