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老年版>新闻中心>各县动态>详细内容

【祖国好 家乡美】“红石榴”籽籽同心 “五红花”朵朵绽放 ——贵德县河阴镇林荫社区共绘民族团结合璧画卷

2025-09-06 13:40:31 海南州融媒体中心 点击:[] 字体:

在贵德县河阴镇,有一个由汉、藏、回、土等7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林荫社区。5298位居民虽语言不同、习俗各异,却因一份“民族团结”的深情而紧紧相连。近年来,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以“党建引领、多元共治”为抓手,将民族团结融入基层治理的每一个角落,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美好图景,在这片土地上生动绽放。

图片

一核引领 “五红”引擎激活团结新动能

“以前小区脏乱差,现在不仅环境整洁,各族邻居还常一起干活、聊天,就像一家人!”提及社区变化,居民们无不点赞。这背后,是林荫社区创新打造的“一核引领 五红共治”党建品牌,为民族团结注入了强劲动力。

“红色星期五”是社区最热闹的日子。每月这天,回族志愿者冶秀芳、汉族老党员韩有福等各族群众都会穿上红马甲,携手清理卫生死角、劝导文明出行、为独居老人打扫房间。截至目前,144次集中整治、600余人次文明劝导、86人次爱老助老服务,让“共劳动、同奉献”成为增进民族情谊的“黏合剂”。而社区的“红石榴爱心公益平价蔬菜超市”,更以“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物资”的模式,累计兑换物资超3万元,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精神在各族群众间传递。

图片

“红色夜学会”则是思想共鸣的“主阵地”。每月两次,各族党员群众围坐在一起,学党的理论、聊社区变化、谈民族团结故事,藏族老党员山神保还会用藏汉双语分享党的好政策,让“五个认同”的种子在潜移默化中扎根心底。此外,“红色管家”联动物业、网格长,化解85件邻里矛盾,守护社区和谐;“红色业委会”让无物业小区实现“居民自治”,从路灯维修到煤房改造,事事有商量、件件有着落;“红色驿站”为外卖小哥、游客提供歇脚、饮水、应急药品等服务,200余人次在此感受温暖,成为展现城市温度与民族情谊的“窗口”。

图片

凡人微光 点滴善举汇聚团结大能量

社区的民族团结画卷,离不开每一位居民的“添墨加彩”。回族网格长冶秀芳,便是其中最动人的一笔。

身患慢性疾病、家庭靠儿子打零工维持生计的她,却把“服务”二字刻进了心里。自2017年加入“巾帼志愿服务队”,她坚守五年,谁家有矛盾、谁家有困难,她都第一时间跑去解决;担任网格长后,一部手机、一个小本本成了“标配”——手机24小时开机,生怕错过居民诉求;小本本上记满了谁家水管漏水、哪家邻里有矛盾,她总能第一时间上门解决。“民族团结是我们的眼睛,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各族同胞。”这句朴实的话,是她的行动指南。如今,她已被居民亲切称为“贴心的阿娘”,2023年还获评社区“优秀母亲”。

图片

而周梅生则用“坚韧”书写担当:一边照料瘫痪丈夫、培育学子,一边投身小区自治,用“共享菜园”的绿意、邻里互助的暖意,让土族群众的淳朴与热忱融入社区团结的底色。70岁的韩有福主动担任“红色业委会”主任,带领各族居民平整地面、安装路灯,让老旧小区焕发新颜;藏族居民扎西主动教大家跳锅庄舞,汉族志愿者帮回族邻居调试家电……各族群众用真诚换真心,让“邻里情”跨越民族界限,成为社区最珍贵的财富。

图片

同心共筑 绘就和谐家园新图景

如今走进林荫社区,道路整洁、路灯明亮,各族居民在“红石榴绣坊”里共绣民族团结图案,在“老年活动驿站”中下棋聊天,在节日里一起包饺子、品奶茶,欢声笑语间满是“一家人”的温馨。从“五红共治”的机制创新,到“凡人善举”的温暖传递,林荫社区把民族团结从“口号”变成了“行动”,“理念”融入了“生活”。

图片

从“五红共治”的机制创新,到“凡人善举”的温暖传递,林荫社区把民族团结从“口号”变成了“行动”:是冶秀芳调解纠纷时的耐心,是韩有福带头劳动的背影,是周梅生推着丈夫康复时不忘招呼邻居的笑脸,是各族群众一起清理卫生的汗水,是“红石榴超市”里兑换物资时的喜悦。

正如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原所说:“我们要让每一位居民都感受到,社区是大家的家,民族团结是这个家最坚实的根基。”贵德县河阴镇林荫社区,正以党建为笔、以团结为墨、以服务为纸,不断绘就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美好画卷,让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艳,让幸福家园的“石榴红”愈发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