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县凝聚“组团式”帮扶合力提高县域医疗水平
近年来,共和县把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作为转变县域医疗发展理念、破解难题堵点、提升发展水平的重要抓手,着力在强化政治引领、细化工作举措、优化服务保障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县域医疗水平高质量发展。
建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干部人才“组团式”援青工作机制,构建“受扶方落实主责、帮扶方主动担当、前后方协调一致、帮受双方良性互动”的工作模式,协同推进各项工作,通过召开“组团式”帮扶工作座谈会、调度会等会议,研究部署“组团式”援青工作重点任务,协调解决难题堵点问题。建立《干部人才“组团式”援青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县委组织部牵头,卫生、农牧、发改等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参与,定期联络沟通、统筹协调资源、强化日常管理,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抢抓对口支援政策机遇,争取50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和150万元对口支援资金,实施共和县中医院“五大中心”等重点科室建设。编制《共和县中医院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推行“331”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专家一对一师带徒、手术示教和专家讲座等方式加大对本土医技人才培养,组织30余名医生赴常州考察学习、跟岗实训,推动“双向交流”机制走深走实。研究制定阶段性目标任务,推行“胰岛素泵血糖控制技术”“前列腺电切术”等新技术6项,申报省级科研项目4项、州级3项,促进了共和县中医院医疗水平提质增效。
综合专家人才专业特长和帮扶单位岗位特点,合理安排医疗帮扶团队领队担任院长,4名成员担任4个科室主任。争取资金20余万元,改善帮扶团队办公、住房、交通等生活条件,解决援青人才后顾之忧。实施《共和县人才及团队评价认定实施细则》,结合援青干部日常表现、满意度测评等情况,采取座谈了解、个别谈话等方式,开展“组团式”援青团队评价认定与履职回访,综合评定援青干部考核等次,激发专家人才干事创业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