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走进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国能100兆瓦大基地,整齐排列的光伏板一路延伸至远方,曾经被称为不毛之地的塔拉滩,在光伏板的“庇护”下已成为海南州,乃至青海省美丽的一道风景线。
作为国家重要区域能源接续基地,海南州资源灿若繁星,尤其是以光水风地热为代表的清洁能源资源较为丰富。按照“五位一体”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发展格局,海南州致力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链构建,实现在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中走在青海全省前列。
截至目前,全州清洁能源并网2626万千瓦,占全省一半以上。2023年,全州发电量45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清洁能源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5亿元。
经过13个月的不间断填筑施工,2023年12月14日11时16分,随着最后一层堆石料碾压完成,国家电投黄河公司羊曲水电站镶嵌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顺利填筑到顶,圆满完成大坝填筑施工任务。
羊曲水电站的填筑到顶,标志着大坝工程成功实现由坝体填筑向混凝土面板施工转序。这座位于兴海县与贵南县交界处的水电站,建成后平均年发电量47.32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66万吨。
更重要的是,羊曲水电站能够有效保障“青豫直流”特高压外送通道满负荷送电,为推动青海省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应用和打造黄河上游清洁能源基地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海南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依托境内411公里的黄河干流和1000米的水流落差以及丰富的风、光、地热资源,编制“十四五”清洁能源和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发展规划。
目前,规划建设9座水电站、5座抽水蓄能电站。同时,依托中咨公司编制《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推动“四地”融合发展,实现泛共和盆地绿色崛起战略规划》,把思路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变为推动海南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
隆基青海1GW高效光伏单晶组件制造基地是入驻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企业之一,主要从事单晶硅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生产。满产后将实现年产值17亿元,年利税约1.3亿元,带动就业约1000人。
制造基地加速推进低成本高效光伏组件技术研发和智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以“光伏制造光伏”的理念对海南州新能源产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新能源”“能源革命”“绿色转型”等关键词勾画出中国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蓝图。海南州依托独特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以清洁能源为主的支撑产业,成功引进隆基乐叶、金风科技、盛世中盈等一批装备制造企业落户海南。
“从优势自然禀赋出发,持续扩大新能源基地。”这是海南州正确认识时与势,立足州情实际作出的关于清洁能源发展的重大决策。
截至目前,第一批大基地已并网300万千瓦,10万千瓦光热项目正在建设中;第二批大基地中已开工中电建100万千瓦光伏光热项目、黄河公司100万千瓦光伏风电项目;第三批大基地已开工中核天合100万千瓦源网荷储项目。“如何用最少的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经济社会效益。”在发展清洁能源过程中,海南州统筹“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曾经四季不长草的塔拉滩,而今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壮大,三年以上草场植被覆盖度达到80%;
借助光伏发电产业,在光伏电站种植牧草,实现了“一草两用”,创新“光伏+乡村振兴”模式;
中国华能海南300万千瓦基地每年可以发出10.3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相当于节约标煤3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3万吨;
已建成的供热面积22万平方米的地热清洁供暖工程,实现24小时不间断供热,比天然气供热系统节能40%,比电锅炉系统节能60%以上;“经济发展有了大提高、生态环境有了大改善”。这是海南州准确认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形势任务,抓住清洁能源发展新机遇的实践成效。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12年以前,塔拉滩上还是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塔拉滩上架设起了第一块光伏电板,自此曾经的荒漠被一排排光伏板排列成矩阵,变成浩浩“蓝海”。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海南州创建的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已成为集光伏、光热、风电、装备制造、电力基础设施智能化运维为一体的全球最大的集中连片、统一开发综合示范园区,并初步形成了风、光、水、地热、储能“五位一体”清洁能源发展模式。
回首过去,收获满满;展望未来,砥砺前行。刚刚结束的中共海南州委十四届八次全体会议擘画了“生态立州、农牧业稳州、清洁能源强州”战略,明确了“以‘清洁能源+’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思路,为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深入贯彻全会精神,2024年,海南州将加快清洁能源大基地建设,不断强化新能源对产业“四地”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切实把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以清洁能源产业打造新经济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