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老年版>新闻中心>海南要闻>详细内容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七十五载长歌奋进 赓续前行再奏华章——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兴海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海南报

2024-10-08 09:06:57 海南报 点击:[] 字体:

111 111


75年栉风沐雨,75载沧桑巨变。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兴海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经济规模巨幅增长。75年来,兴海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勤劳智慧的兴海人民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扎实苦干,勠力克难,接续奋斗,绘就了一幅幅绚丽多彩、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兴海县各族群众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谱写了三江源腹地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近年来,兴海县先后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现代农牧业示范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国首批农畜产品出村进城示范县,青海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先进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地区等荣誉称号。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解放初期,兴海县经济基础极为薄弱,经济总量仅有33.7万元,经过75年的建设和发展,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61亿元,按现价计算,是1950年的4383倍,75年间年均增长11.83%。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总量迅速扩张,1995年、2009年全县经济总量分别跨越亿元、10亿元台阶之后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亿元。1950年,兴海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有33元,先后于1993年、2007年分别突破千元、万元大关,期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于1993年、1997年实现比1980年翻一番和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并于2007年达到10833元,首次突破万元。2023年更是增长到36190元,是1950年的583倍,翻了9.2番,75年间年均增长8.86%。

75年来兴海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镇规模不断扩大。1950年全县非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1.2%,1978年末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7.98%。2023年末,全县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19.69%,较1978年末提高了12.45个百分点;2023年末,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4.56%,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区域一体化加速推进。

20世纪80年代以前,居民收入的大部分仅能维持基本生活,75年来,居民收入连上“高楼”,消费水平和生活品质全面提升。2023年全县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0599元;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452.65元,从2004年起年均增长9.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55.45元,从1978年起年均增长11.38%。城乡收入比由1980年的2.58:1缩小到2023年的2.18:1。

一组组数据,一项项成绩,记录了兴海县的发展速度、更彰显了兴海县的奋斗姿态。

改善民生增进福祉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兴海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持改善民生、增进福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兴海县全力以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上下同心、尽锐出战,坚持精准施策、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在2018年提前一年完成了脱贫摘帽任务,23个贫困村3250户9256人实现脱贫,2019年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伟大胜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昂然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兴海县新征程。

不仅如此,兴海县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绿色”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底色,不断探索绿色发展新举措、新路径,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生态保护优先理念,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加大。2020年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1.6%,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0.4万立方米,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3.4%。全县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56.34%,湿地面积1.093万公顷,森林面积17.4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4.7%。为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作出兴海贡献。

不断加大民生领域的投入,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统筹解决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托育、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问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攀升。

截至目前,全县通讯网覆盖率达到89.47%,实现乡镇100%通沥青(水泥)路,建制村100%通公路,城镇及农村供水覆盖率达100%。实现劳务输出10万人次,年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贫困群众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7.02%,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18%;全县地方病、传染病筛查率达到100%,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3%;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8%以上,累计完成城镇新增就业2142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菜篮子”产品总量充足,全县牛羊肉和禽肉产量2262.83吨、猪肉产量74.08吨,同比增长262.03%;牛奶产量93.19吨,同比增长11.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4元,同比增长6.8%,农牧业经济实现“稳中有进”,农牧民收入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教育水平持续提升,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完善县域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聚焦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化、义务教育均衡化,精准改善办学条件,着力建强师资队伍,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五育并举”育人体系逐步完善,“双减”政策全面落实,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兴海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2023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共有65所,教职工1630人,在校学生、幼儿有17511人。

医疗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到2023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94家,编制病床数689张,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数9.02张,卫生技术人员738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59人,参保覆盖率达96.42%。

兴海县实现了从“一处美”向“处处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的巨大转变。

民族团结坚如磐石 汇聚团结奋斗伟力

兴海县境内有汉、蒙古、回、土等14个民族,总人口7.6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0.51%。

近年来,兴海各族人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兴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团结坚如磐石。在推进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过程中,兴海不断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浓厚氛围,全面实施“民族团结进步+”载体建设,汇聚起“跟党走、促团结、助发展”的民心力量。目前,已打造县级“石榴籽家园”示范社区6个,州级“石榴籽家园”示范社区6个。

坚持守正创新,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文化为民、文化乐民、文化惠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软实力日益增强。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让各民族群众在致富路上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并积极促进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生态兴海”文化旅游季已成为富有地方民族特色文化节庆品牌,各族人民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团结和谐、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另外,以平安联创、工作联动、问题联治为切入点,自治、法治、德治为手段,突出进城农牧民服务管理、突出社会治安管理、突出社会风险防控为工作重点,具有时代特征、县域特点、兴海特色的“三联三治三突出”基层社会治理兴海模式,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见实效 ,不断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风雨兼程,铿锵岁月。75年,一串串改革的脚步,一幅幅美好的记忆!我们见证了天翻地覆慨而慷的伟大胜利,经历了春风化雨润沧桑的改革开放,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崭新征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兴海县委、县政府将带领全县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甩开膀子,解放思想、创新实干,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阔步前进、用攻坚创造更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奋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