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老年版>新闻中心>海南要闻>详细内容

【文化过大年 非遗品海南】“英歌”与“高跷”在海南州相会

2025-02-11 08:52:56 海南报 点击:[] 字体:
不点花灯月不圆,不耍社火不过年。2月10日,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海南州2025年“文化过大年 非遗品海南”活动,将非遗元素运用到服装、舞美、节目创作等诸多环节,让民俗文化和传统非遗在海南大地上“火起来”,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其中贵德县“英歌舞”展演和受邀前来的湟中区高跷展演也是吸粉无数。

图片


英歌舞是广东潮汕的国家级非遗艺术瑰宝,融舞蹈、武术、戏曲于一体,以其磅礴的气势、独特的舞姿和激昂的节奏而闻名,是当地过年氛围感最强的传统民俗活动之一。为了让海南州的父老乡亲们领略到英歌舞这一独具魅力的传统艺术,贵德县文化馆的演职人员千里奔赴广东普宁南山英歌舞传承基地悉心学习英歌舞,他们怀揣着对文化传承的执着,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从遥远的南方带回家乡。
图片
图片
图片
巡游现场,演员们化身为水浒英雄,手持彩色舞槌一路行进,用力与美的高亢演出抒发斗志,祈求平安吉祥。舞槌在手中不停地上下翻飞,踮脚、抬腿、腾空、落下,边走边舞。时不时地有铿锵有力的呐喊声,可谓是气势十足。现场欢呼声掌声阵阵。
西宁市湟中区高跷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以其跷身高、演员多、表演生动、变化丰富、节奏鲜明、韵律高昂而出名。活动当天现场的高跷最高达3.2米(脚踏板以下)。鲁沙尔高跷让古老的社火表演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图片


“我是从成都专程开车来青海玩的,本来早上先去青海湖,看到活动预告先来了现场,太震撼了,第一次在青海看到高跷。”来自成都的徐敏宇和家人将手机相册展示给记者,“我拍了八条视频发布到抖音和微信,有许多亲朋好友转发点赞。在现场,许多围观的小朋友也跟着扮演“小时迁”的演员一蹦一跳,“好热闹,年味一下子就有了,在家门口看到非遗节目英歌舞,跳得真好!”当地居民华毛措女士说,她中午十二点半就带上孩子到广场提前占位置,只为一睹英歌舞和鲁沙尔高跷的风采。


图片


春节是当地开展民俗文化活动的高峰期,英歌舞和鲁沙尔高跷的加入为海南州的春节庆祝活动增添新的亮点,吸引了更多游客和观众。青海的耍社火和广东的英歌舞都是春节期间特有的民俗文化,此次“高原相会”,是一种极具创意和意义的文化实践。


图片


近年来,我州陆续拥有8项国家级非遗名录,7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1项省级非遗名录,11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州级非遗项目多达49项,代表性传承人232名;县级非遗项目229项,代表性传承人285人。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无数人对非遗传承的坚守与热爱。海南州还有如藏族拉伊、民歌酒曲、贵南藏绣、扎木聂弹唱、安多服饰、尚尤则柔、藏族唱经调等各族人民代代相传的无价之宝。海南州有丰富的多民族文化资源,而英歌舞则是潮汕地区的传统非遗艺术,两地民俗文化的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众多90后、00后的加入既保留了传统又体现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