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老年版>新闻中心>图片新闻>详细内容

青海沙珠玉:精准治沙 复绿惠民

2025-08-08 10:54:11 人民网 点击:[] 字体:
治沙区复绿。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治沙区复绿。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盆地曾是西北地区荒漠化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肆虐的风沙吞噬村庄农田,威胁龙羊峡水库、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甚至影响青海东部生态屏障。“三北”工程开展40多年来,依托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创新驱动、协同共治的科学理念,通过几代治沙人的接续奋斗精准治沙,昔日沙丘已变为绿洲,“沙进人退”转为“绿进沙退”,并形成了“沙珠玉模式”“黄沙头模式”为代表的治理实践。

位于共和县沙珠玉乡的青海省治沙试验站的温棚里和苗圃区,来自全国各地的沙生植物在这里繁育成长,这里也是青藏高原沙生植物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青海省治沙试验站建站60多年来,先后从省内外引种乔灌木树种,筛选出适宜当地生长的优良树种,用于营造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带,使耕地免遭风沙危害,村庄和水渠也得到有效保护,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

治沙区。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治沙区。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治沙区。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治沙区。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沙珠玉的林荫路。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沙珠玉的林荫路。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工人在试种的沙生植物苗圃中除草。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工人在试种的沙生植物苗圃中除草。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治沙试验站的沙生植物苗。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治沙试验站的沙生植物苗。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工作人员在打理沙生植物。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工作人员在打理沙生植物。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治沙试验站大棚内进行沙生植物繁育。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治沙试验站大棚内进行沙生植物繁育。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