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各县动态>详细内容

关爱流浪乞讨、传递政府温度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30 字号:[小]   [大]

        为切实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活权益,共和县民政局坚持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以流浪乞讨人员为特殊群体救助管理为重点,以整合救助资源、提升救助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为重要抓手,积极适应特殊群体救助工作新形势,通过条块结合、街面巡查、分类施救、落实责任、部门协作等有效办法,进一步提高标准、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守住底线,确保流浪乞讨人员能够及时回归家庭和得到及时、安全、有效地帮扶救助。

       强化职能部门协同联动,在救助政策落实上用力。根据“属地管理、部门配合、分类治理”的救助管理原则,成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领导小组和流浪乞讨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公安、市政中心、社区等部门和单位的密切联系,加大对车站、地下通道、桥梁涵洞、城乡结合部、公园等区域的巡查力度,对巡查发现的流浪乞讨人员,劝导其进入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对不愿入站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及时发放御寒物资和食品,并做好动态监控。积极引导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等社会力量提供线索,做到早发现,早救助。

       加快救助阵地规范建设,在优化保障服务上用功。通过开展“夏季送清凉”和“寒冬送温暖”等专项救助行动及张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引导牌,同时加大街面巡查频次,增加夜间巡查,与公安、市政中心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增强巡查力量,扩大巡查范围,劝导流浪乞讨人员入站接受求助,并提供必要的御寒物品和食品,帮助有返乡意愿的人员购票返乡,充分发挥救助管理机构“兜底线、救急难、惠民生”的职能,让流浪乞讨人员以及临时遇困人员得到及时救助,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2024年以来,共巡逻排查734次,共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21人次。

        紧盯寻亲线索集中收集,在助力返乡回家上用情。对有行为意识和认知能力的流浪乞讨人员,由工作人员及时安排返乡;对无认知能力的流浪乞讨人员,24小时内将相关信息登录全国救助寻亲网,利用DNA对比、刷脸识别、今日头条寻人等科技手段开展寻亲服务,及早帮助其回归家庭;对患有精神疾病传染病的流浪乞讨人员,及时送达当地定点合作医疗机构,按有关要求进行医疗护理;受助超过3个月,经民政部门和公安机关开展寻亲服务仍元法查身份信息的长期滞留人员,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做好落户安置工作。根据相关规定,共和县民政局为流浪乞讨人员办理落户4人,并纳入特困供养,妥善安置在敬老院。

       强化源头治理预防工作,在破解反复流浪上用心。建立本辖区易走失人员台账,对精神障碍患者、肢体和智力残疾人员等反复流浪乞讨人员等予以重点关注,强化源头预防。加强与户籍所在地的乡镇沟通协作,做好救助帮扶和回归稳固等工作,及时帮助符合条件的返乡人员落实社会救助等相关政策,做好返乡受助人员生活困难帮扶工作。2024年以来,对辖区流浪乞讨人员回访2次,并对辖区易走失人员排查及慰问11人次。

        坚持加大政策宣传引导,在营造关爱氛围上用劲。开展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夏季送清凉”和“寒冬送温暖”等行动,通过悬挂横幅、摆放宣传展板、现场讲解、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社会各界宣传救助管理政策,展示救助管理工作成效,让群众知悉政策内容和求助渠道,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积极提供救助线索,为流浪乞讨人员第一时间提供救助,保障流浪乞讨人员得到妥善安置。目前,发放救助宣传资料800余份,接待群众咨询50余人。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