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同德:小小 “人参果” 甜到心窝窝
近日,同德县尕巴松多镇知后迈村的100亩蕨麻丰收了,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这个曾经依赖传统牧业的省级贫困村,凭借小小 “人参果” 书写了从“牧业单极”到 “产业多元” 的转型传奇。

破局:从“靠天养畜”到“特色种植”
作为拥有4.02万亩草场和2000亩耕地的典型牧业村,知后迈村曾因经济结构单一,在2016年被列为同德县29个贫困村之一。面对“人均半亩地、草场载畜满”的发展瓶颈,驻村工作队员与村 “两委” 踏遍山野,终于在海拔 3000米以上的高寒沃土中寻得破题密钥 —— 蕨麻。这种富含硒元素、兼具食用与药用价值的高原植物,天然适配当地高寒气候与疏松土壤,成为激活村集体经济的 “金种子”。
2018年春,县政府办公室党支部协调 35 万元启动资金,在知后迈村试种100亩蕨麻。在村会计赛吉加的笔记本里,至今夹着当年试挖时的照片:黑褐色的块根堆成小山,村民们捧着蕨麻笑出的皱纹里,藏着对新生活的期盼。

升级:从 "粗放种植" 到 "全链开发"
产业要兴,科技先行。为提升蕨麻种植技术与管护水平,村“两委”主动对接相关部门,邀请技术人员进村,以 “手把手” 现场教学的方式,为牧民实地培训、提供技术指导,帮助村民掌握种植新技术,增强科技应用能力。2023年,8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落地,打捆机、播种机等 12 台套机械化设备开进田间,使耕播效率提升40%,人工成本下降35%。“以前播种靠人背牛拉,现在机械一天能耕百亩地。”村民才让加操作着新买的拖拉机,黝黑的脸庞映着机械的银辉。
共享:从“村集体增收”到“全民共富”
在知后迈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公示栏上,2024年的分红名单格外醒目:412名村民人均分红500元,村集体收入突破40万元。这种“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让全村89户人家都成了产业发展的“主角”。
更深远的改变发生在观念层面。村头的文化墙绘着蕨麻种植流程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定期举办的电商培训座无虚席。
这片曾经沉寂的高原土地,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动人篇章。当问及未来愿景,村党支部书记角巴太的回答朴实而坚定:“我们要让每一颗蕨麻都成为致富的‘金豆豆’,让乡亲们的日子像蕨麻米饭一样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