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德文旅融合添动能——书写从“美丽风景”到“美丽经济”答卷
贵德文旅融合添动能——书写从“美丽风景”到“美丽经济”答卷
九曲黄河清波漾,古城秋色胜春光。8月12日,“村歌嘹亮 唱响青海”2025青海省首届村歌大赛半决赛启动仪式在贵德古城文化广场开幕,来自全省各地的32支队伍齐聚一堂,用歌声讲述乡村故事,争夺入围决赛的12强名额,为这座黄河古城注入滚烫的文化活力。
比赛现场,古城广场人头攒动,歌声飞扬。各参赛队伍身着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带来风格各异的表演。土族的民谣、藏族的天籁、饱含生活气息的原创村歌等一一登场,这些源自乡土的旋律,或激昂奋进,或婉转悠扬,唱出了青海乡村的变迁、村民的幸福生活,也展现出各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
担任此次半决赛的评委阵容强大,包括中国合唱协会第九届青少年合唱工作委员会委员封震乾,一级演员、中国西部院线艺委会主任图娅,西安音乐学院声乐系副教授李琦等,他们从专业角度为选手们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让这场村歌大赛不仅是一场竞技,更是一次音乐文化的交流与提升。
村歌是镌刻在青山绿水间的乡土诗篇,是广大农牧民智慧的生动写照,更是对家乡最深情的告白。此次首届村歌大赛,正是省州协同挖掘乡村文化根脉、展示乡村振兴成果的创新实践。而贵德作为半决赛举办地,更以其独特的文旅底蕴,让这场文化盛宴绽放出别样光彩。
此次村歌大赛半决赛的举办,为贵德的旅游增添了独特魅力。活动期间,现场不仅有精彩的村歌对决,还设有非遗市集,展示和售卖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品、民俗文化产品,如精美的剪纸、绚丽的唐卡、古朴的木雕等,让游客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百家村宴则汇聚了青海各地的特色美食,如酿皮、土火锅、尕让面片等,让游客在欣赏音乐之余,还能大饱口福,品味青海乡村饮食文化。
贵德之“贵”,贵在山水清音,更贵在人文厚德。近年来,贵德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致力于推动“非遗活化+文旅创新”,通过“二月二”非遗音乐会、“六月六”滴水崖花儿会、“青甘川”国家非遗则柔邀请赛等特色系列活动,让传统艺术在创新中焕发新生,成为文旅融合的鲜活注脚。
这份活力,源自得天独厚的生态基底。贵德县黄河流经县境76.8公里,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其奇特的地貌和旖旎的风光。“天下黄河贵德清”,清清黄河与两岸原生态风貌构成了国家级湿地公园和省级黄河风景名胜区,丹霞地貌、黄河谷地、麻吾峡风蚀地貌共同造就了国家地质公园的雄奇胜景,而阡陌纵横的田野和“万亩林海”赐予了清新秀美的田园风光,这里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中国最美县域等诸多荣誉。
贵德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自然生态优势,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开展《非遗志》《文化志》编纂,建立文化人才后备库,打造“一乡一品”舞蹈,为文化旅游融合筑牢根基;在文旅融合举措上,将尚尤则柔、传统剪纸等非遗项目融入贵德国家地质公园、玉皇阁等景区景点,丰富5A级旅游景区创建内涵;创建“贵德农庄”特色品牌,包装推介特色美食,培育星级旅游饭店;紧盯春节、六月庙会和黄河文化旅游季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各类文体活动,丰富群众和游客的精神文化生活;依托旅游景区和历史文化村庄,完善住宿接待体系,推进特色精品民宿项目建设,开发旅游新业态,打造乡村文化旅游接待点,推动形成“农体文旅体商”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
以此次村歌大赛为契机,贵德县再次吸引了省内外游客的目光。赛事期间,游客们除了欣赏村歌比赛,还可以游览贵德的各个景点。在阿什贡国家地质公园,感受鬼斧神工的丹霞地貌;在明清古城,领略精美独特的古典建筑和神秘多元的宗教艺术;在水车广场,欣赏清清黄河的澄澈与明净;在乡间民宿,品尝高原特色美食,体验悠闲惬意的乡村生活。赛事的举办,也进一步提升了“天下黄河贵德清”的文旅品牌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贵德,走进贵德。
从“赛事+文旅”的融合模式来看,贵德县通过国际黄河抢渡赛极限挑战赛、首届村歌大赛等多项赛事,有力推动了体育、旅游、生态、文化多业态融合。这些赛事不仅激发了群众热爱运动、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还展示了贵德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成为宣传贵德、展示贵德的良好窗口。
未来,贵德县将继续依托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以赛事为纽带,不断创新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在乡村振兴和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迈进,让贵德成为更多人向往的旅游胜地,实现从“美丽风景”到“美丽经济”的华丽转身,在新时代绘就更加绚丽的文旅发展新画卷。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