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各县动态>详细内容

宗日沃野丰收忙

来源:海南州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09-22 字号:[小]   [大]

金秋九月,海拔3100米的同德县巴沟乡地干村,高原的阳光洒在连绵的田垄上,地里,一个个圆滚滚的马铃薯伴随着拖拉机的轰鸣声从疏松的土壤中被翻出,裹着泥土的清香滚落在田埂间

现场,村民们分工协作,默契配合,有些捡拾马铃薯,有些封袋、装车,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喜悦景象。“今年雨水充沛,洋芋又能增产了!”村民扎西措双手捧着刚挖出的马铃薯,脸上笑意盈盈。

马铃薯因何备受种植户的青睐?相比玉米、小麦等作物,它更耐干旱、耐低温,对土壤肥力要求较低,尤其适合高原、丘陵等耕地质量一般的区域种植。

扎西措说,对于生活在巴沟地区的村民来说,马铃薯种植技术相对简单,能降低技术门槛和生产成本,减少因自然条件或技术不足导致的减产风险。

马铃薯的热闹不同,油菜地里的丰收多了几分“科技感”。在尕巴松多镇贡麻村油菜百亩种植基地,两台联合收割机正在金色田垄间作业,切割、脱粒、秸秆粉碎一气呵成,金黄的菜籽顺着输运管涌入随行的农用车。

农用车将菜籽运输到指定地点,经过晾晒后,村民们通过机器装袋并整齐地码在库房里,等待榨油厂老板前来洽谈收购。

“以前人工割油菜,1亩地要忙大半天,现在机器一响,1小时就能收10!”种植户索南才让看着一袋袋菜籽进入库房,难掩心中的喜悦。

同德县致力于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将油菜作为重点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积极推行“有机肥+N”替代减量模式,开展全域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加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基地保护与建设,提升油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像贡麻村这样的油菜百亩种植基地,在尕巴松多镇完科村、欧沟村还有5个

地干村的马铃薯,科日干村的油菜能有如此丰收景象,得益于同德县2025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农作物种子工程”“粮油单产提升行动”“小麦一喷三防”等五个项目的实施。

今年同德县共采购发放各类农作物良种32.1716万公斤、商品有机肥2616吨、农作物叶面肥9.588吨、植保器械257台。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于农户来说,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种植收益、降低了生产风险,是直接赋能农业生产、稳定农户生计的重要支持。

数据显示,2025年,同德县完成播种农作物16.96万亩,五乡镇播种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完成马铃薯种植面积0.16万亩油料作物2.11万亩

从今年开始,同德县在3.4万亩粮油作物上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种植,既守护了土壤这个农业的“根本”,也保障了农产品安全和生态环境。

有机肥代替化肥并非简单的“养分替换”,而是从“掠夺式”利用土地的种植模式,转向“养护式”可持续种植模式的关键转变,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

丰收的喜悦不仅停留在田间,更延伸至产业链末端。在尕巴松多镇的种植合作社里,工人们正将马铃薯按大小分级、装箱,贴有“高原有机马铃薯”的箱子将发往外地;菜籽油加工厂里,新榨的菜油香气四溢,通过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商超,这些带着高原气息的农产品正走进更多家庭。

  “高原种粮不易,但只要选对品种、用对技术,土地就不会亏待我们。”同德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局长尼玛才让说,通过政策补贴、技术指导和产销对接,帮助农户降低种植风险,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预计马铃薯和油菜两大作物分别收成每亩780公斤、117公斤。

夕阳西下,田埂上的村民们收起农具,满载着丰收的果实踏上归途。炊烟袅袅的藏家村寨里,飘出马铃薯炖肉的香气,田埂旁晾晒的油菜籽泛着金黄。同德的金秋,因这沉甸甸的收获而格外温暖。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