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好 家乡美】与历史对话,感受遗址文化魅力
“伏俟城遗址是青海湖边一座规模较大的古城遗址,相传为北魏时代的吐谷浑王伏连筹所建,距今约有1500多年历史。”

“公元540年,伏连筹之子夸吕在此建立起青海历史上一个封建王国——吐谷浑王国,定伏俟城为都城。”
这是“携程旅行”网介绍伏俟城遗址的两段文字,内容简明扼要,逻辑清晰。对于来青海旅游的游客来说,1500多年历史、吐谷浑王国等字眼足以吸引眼球、令人无限遐想。
伏俟城遗址,俗名铁卡加古城,位于共和县石乃亥乡铁卜加村,是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古城遗址,该遗址对研究吐谷浑族与中原汉族的文化联系及吐谷浑族的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受限于生态条件,青藏高原文化遗存多集中于特定区域且保存不完整,但在海南州境内出土的为数不多的文化遗址,如伏俟城、宗日遗址、贵德古城等为学者研究青藏高原早期历史沿革和人类活动提供了可靠依据。
遗址文化,重在保护,贵在合理利用。作为旅游业的重要资源,遗址文化通过合理开发可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同时旅游业也为遗址保护和文化传承提供资金和支持,两者形成互动互促关系。
这些年,海南州在加大境内遗址保护力度的同时,通过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探索出多条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融合路径。
10月的贵德古城,丹霞染透天际,黄河如碧玉穿城而过。踩过被秋阳晒得暖融融的古城砖阶,秋风徐徐,带着黄河水汽的清冽,混着两岸金色的阵阵落叶。

依托焕新的古建筑群,这些年,贵德推出的“黄河文化探秘游”成了新热点。游客既能登玉皇阁俯瞰三河汇流的盛景,也能在文庙参与“晒书节”体验活动,触摸古人的生活温度。
非遗市集上,砖雕艺人复刻玉皇阁的斗拱模型,前来贵德游玩的游客和研学的孩子们围在一旁看得入神,不仅让老建筑重获新生,更让河湟文明的记忆,在匠人的指尖、游客的脚步里,完成了又一次接力。

古城,是历史的沉淀,亦是文化的传承。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它们不再是孤独的存在,而是以崭新的姿态融入人们的生活。
古往今来,这片生态与文化交相辉映的土地从未褪色——宗日文化在此延续,瑰丽丹霞地貌宛如大地史诗,非物质文化遗产仍在牧民的指尖生生不息。
围绕“地质奇观及文明根脉”双主题,同德县宗日文化保护与利用被提升到了核心位置:巴沟乡旅游基础设施持续提升,宗日文化博物馆加快建设,宗日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筹备工作有序推进。

致力于打造黄河上游文明的精神标识与展示高地,宗日遗址跃升为青藏高原地质旅游的新地标,让世界透过同德,看见黄河上游生态与人文交织的壮美画卷。
以“品牌创新+业态融合”激活发展新动能,同德文旅成果也同样惠及民生。
“宗日彩陶”、藏族毡帽等文创产品走向市场,甘青大环线驿站推出“文物鉴赏+非遗购物”等特色体验套餐,实现“小众文化”撬动“大众消费”,使牧民从“文化传承者”转型为“文化传播者”。
当遗址文化和非遗技艺成为增收技能,当家乡故事被八方游客传颂,同德县各族群众的文化自信与发展动力也愈发坚实。

自然景区与名胜古迹向来是传统旅游的热门首选,而随着文博热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人将目光投向遗址文化发源地。他们奔赴遗址现场,以脚踏实地的方式与历史对话、感受文化魅力,为精神世界补给一顿丰厚的“营养餐”。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