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各县动态>详细内容

【乡村振兴在海南】一株草莓的“甜蜜蜕变”

来源:海南州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11-04 字号:[小]   [大]

 “我一直种冬季草莓,从来没想过夏季草莓也能种出来!”站在香气扑鼻的温棚里,郭存海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这喜悦背后,是一场跨越千里的科技援建。去年10月,江苏与海南州科协启动“科技小院”共建,他的农场成为首批试点。

在海南州共和县存海家庭农场内,郭存海正忙着引导大家采摘,他说,曾经他一度以为,自己这辈子只会种冬季草莓。然而,两个新建的夏季草莓实验温棚,以及棚内挂满的红润果实,彻底改变了他的认知。去年,这两个棚为他带来了超过20万元的纯利润,但比收益更让他振奋的,是科技为高原农业带来的全新可能。



图片


“去年三月份,在州科协和江苏专家指导下,我们搭起这两个棚开始试种。”他回忆道。当时,他心里并没底,毕竟在高原成功种植夏季草莓尚无先例。随后的进展却让他吃了定心丸,两地科协组织专家教授40余人次,先后7次从江苏来到他的地头,从品种筛选、温控管理到水肥一体化,提供全链条技术指导。

记者还注意到,农场有一座温棚内种植了红心火龙果,果实很饱满,枝干长势非常好。他说,他想尝试一些在海南州还没有种植的水果,让大家能在家门口吃到新鲜水果。



图片


据了解,两个夏季草莓实验棚亩产高达4500斤,试种大获成功。这不仅意味着可观的经济回报,更让郭存海看到了农业的无限潜力。“科技小院”在他这里落地生根,整合了人才培育、科技创新、农业示范多元功能,把他的农场变成了一个露天课堂和研发基地。

海南州科协党组成员王继先说,这种“产学研用”结合的模式,真正把论文写在了田间地头。而郭存海,正是这篇“论文”最生动的主人公。如今,他又满怀信心地投入到新的尝试中——冬季草莓大棚已培育草莓42000株,他还积极参与了1000株食用百合的双模式试种。

从一位传统的冬季草莓种植者,转变为引领高原夏季草莓种植的“科技示范户”,郭存海的蜕变,正是苏青两地科技协作结出的最甜“致富果”。他的故事证明,当现代科技注入广袤田野,希望的种子就能在高原落地生根,绽放奇迹。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