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各县动态>详细内容

同德县“四好农村路”铺就群众幸福路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8 字号:[小]   [大]
今年秋天,同德县尕巴松多镇美日克村村民尖措买了一辆双排小货车,靠着运送饲草料挣了不少钱。他说:“现在公路修到家门口,我的小货车运送物资和进城方便多了。”

 


如果说国省道是交通运输网络的“主动脉”,那么乡村公路就是连接“主动脉”的“毛细血管”,承载着全县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担负着助力农牧业现代化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使命。

近年来,同德县充分发挥农村道路交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支撑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为全县农牧民群众发挥了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重要作用,也为全体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脱贫致富奔小康贡献了交通力量,农牧民群众的获得感日益增强。

截至目前,同德县通车总里程达 2088.74公里,公路密度每平方0.45公里。全县73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通畅,行政村通畅率达100%;已有146个自然村实现通畅,占自然村总数的49%。

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要致富,先修路;要幸福,修好路。

沿着泽兴线一路走来,一条新修建的水泥路笔直铺展,将沿途的田地、农家院落、蔬菜大棚一一串联起来,呈现出一派恬静、舒适的田园景色。

在巴沟乡政府附近的种植大棚旁,一批西红柿完成采摘正在装车,准备运往县城各大市场。几年前,村里的西红柿运不出去,只能在本地售卖,随着6米宽的沥青路修到村头,蔬菜批发商多了起来,村民们的蔬菜再也不愁卖了。

“路修好了,道路畅通了,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巴沟乡班多村党支部书记桑杰本说起村子的变化充满了感慨。

基础先行,公路优先。同德县委、县政府在把握上级关于“四好农村路”三年攻坚的契机,在对辖区农村公路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基础上,研究成立了同德县“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出台了《同德县“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同德县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实施方案》和《同德县“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对“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的具体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进行了分解,为同德县“四好农村路”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分解了任务,落实了责任。每年年初,还会将“四好农村路”建设有关指标任务纳入全县的考核范围,结合***表委员建议意见,以承诺为民办20件实事的形式要求相关部门落实到位。

享受到“四好农村路”实惠的不止班多村。“十三五”期间,全县道路交通投资达2.04亿元,新建改建县、乡、村道路656公里,创历史较高水平。特别是近三年,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作用,通过项目带动,资源整合,合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管好养好农村路 乡村振兴迈大步

公路三分建、七分养。

近年来,同德县按照“建设是发展,管理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巩固建设成果。

依托农村公路养护体制化改革和“路长制”工作的启动推进,推行“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管养模式,实行“交通监管、乡(镇)长负责、村民监督、工区施工”的办法,确保年均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养护工程率不低于5%和中等及以上农村公路养护比例不低于75%的目标。

按照县道每公里10000元,乡道每公里5000元,村道每公里3000元的标准,签订年度养护工作目标责任书,并按照上一年度的养护评定结果出台本年度的养护工作计划,稳步推进年度管理养护工作,近三年该县优良路率和修复工程比例得到逐年提升。

“我们坚持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与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大中修以专业养护队为主,小修保养以季节性发动乡镇群众参与和‘家庭工区’养护的模式开展。”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周泽加介绍,采取分段承包、额包干等办法,加强农村公路日常保洁,且构建起区、街、村三级管理体系,有效避免了因管理不到位而导致的道路破损问题。

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黄土路、沙石路,到直达家门口的水泥路、柏油路,一条条农村公路,拉近了城市与乡村的距离,也打通了乡村振兴之路,成为各族群众的幸福路。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