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在建设产业“四地”上彰显兴海担当
2023年,兴海县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持续在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上彰显兴海担当,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上展现兴海作为。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做优做美人居环境
持续强化生态保护优先,争取成功创建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加快省级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深入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和保护“中华水塔”行动。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持续开展国土绿化三年行动后续工作,加强对才乃亥苗圃及中铁林场400余万株种苗后期抚育管理。加快实施5150万元的阿尼玛卿山脉水源涵养与草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积极争取投资2.1亿元的5项水污染防治及农村污水治理项目、7009万元的8项水利建设项目。
有效发挥草原、河湖、湿地等固碳作用,全面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统筹衔接能耗、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加快清洁供暖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开展绿色机关、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坚持转型升级、“四地”建设不动摇,做专做特产业发展
持续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贯彻国家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战略部署,继续打造“五优”产业,建设牦牛藏羊标准化生产基地14个、生态牧场2个,牦牛奶加工基地1个,农畜产品集散中心1处。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行动2万亩,粮食、油料总产量分别稳定在2.1万吨和0.6万吨以上。强力打造“赛什塘”南部高寒抗灾保畜饲草料种植和储备辐射基地,“河黄谷地”高杆玉米饲草料种植基地,“河卡”青南地区饲草料种植基地,重点打造青稞、油菜“两个万亩”和蚕豆、马铃薯、小麦“三个千亩”种植基地。
持续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积极抢抓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机遇,全面推进清洁能源建设,加快水电、光伏、清洁供暖等重点领域的建设进度。有力推动水电发展,加快投资170.6亿元的羊曲水电站建设进度、加快投资27.43亿元大唐兴海县大基地50万千瓦光伏建设项目的建设进度、加速大基地330千伏汇集站以及大基地至750千伏香加变电站线路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不动摇,做细做好民生事业
全力提高就业创业增收,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持续推动多渠道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实施职业技能培训1500人以上,劳务输出5300人以上,确保新增城镇就业340人以上,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87%以上。加快兴海特色性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建设,鼓励引导返乡创业就业,激发创业活力动力。
全力办好优质均衡教育,积极落实投资1.56亿元的子科滩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建项目,投资2115万元的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幼儿园基础巩固提升项目,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全力提升健康兴海水平,开工建设投资1200万元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中心等项目,积极争取投资3648万元的藏医院制剂中心建设项目。实施中藏医馆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中藏医重点特色专科建设与发展。打造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平稳有序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保障群众就医用药和防疫用品需求。
全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保、医保参保精准扩面,做到应保尽保。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落实“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完善政府兜底性养老服务保障机制,加快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落实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优待政策,用心做好留守老人儿童、散居孤儿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关爱服务和救助保障工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