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德县:基层治理让村规民约“活”起来
近年来,同德县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以“三突出、两结合”让村规民约“约”出基层社会治理新活力,让村内“小规约”赋能全县“大治理”。
突出部署。将村规民约修订执行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召开乡镇村规民约执行工作动员部署会,发挥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作用,当好村规民约的倡导者、宣传者、推动者,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群众做移风易俗的模范,确保新修订的村规民约接地气、顺民心。
突出群众参与。在修订过程中,乡镇、村社干部和法律顾问团队走遍73个村和11个社区,以村民代表大会、走访入户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号召村民建言献策,踊跃参与村规民约修订工作中,共同商议、制定出全村人共同认可的村规民约。在实施过程中,持续用力,把党员“关键少数”的作用发挥好,形成“党员引领群众,一个带一片”的工作局面,引导村民共同参与乡村治理建设,有效推进了村规民约落地见效。并突出宣传发动。县、乡(镇)、村(社区)三级以“线上+线下”两种方式,提高村规民约知晓率和参与度。利用微信群发布村规民约相关内容和移风易俗倡议书,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线下以“一墙一窗”宣传为主阵地,“现场讲解、入户宣传”融合、“小广播+大喇叭”共振,大力宣传乡风文明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将村规民约融入法治宣传教育、村民会议等活动当中,多种形式开展村规民约宣传,推动村规民约深入人心。今年以来,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相关信息20余条,组织开展宣传活动80余场次,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倡议书2000余份。
结合乡村治理。将村规民约与乡村治理有机结合,配套制定清单制、积分制管理模式,把村内事务转化为量化指标,构建乡村德治激励制约模式,引导村(居)民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发挥规约教育引导的“软约束”作用,从村风民俗、人居环境、社会治安、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等方面推动各方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推动移风易俗,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结合平安建设。将村规民约制定执行作为平安同德建设重要内容,纳入“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同时,在巴沟乡试点实行“网格+警格”,网格管理积分评比模式,助推村规民约发挥基层社会治理、维护乡村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有效推动平安同德建设基础措施落实落细,全面增强农牧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