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海南州 辉煌“十四五”】发展向新 民生向暖——海南州“十四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开栏的话: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这五年,是青海省砥砺奋进、书写壮丽篇章的五年,也是海南州在新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阔步前行的五年。
“十四五”以来,海南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的目标,立足自身“重、多、美、好”的州情定位,在这片4.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激昂旋律。
为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展现海南州五年来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就,提振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精气神、凝聚发展向心力,为“十五五”开局蓄势赋能,本平台今日起推出“奋进海南州 辉煌‘十四五’”专题报道,敬请关注。
五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一瞬,对一个地区而言,却足以书写跨越发展的精彩篇章。
站在“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的时间点回望,这五年,对海南州来说,既有砥砺前行、爬坡过坎的坚韧和勇毅,也有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浩荡和豪迈。
海南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获批、建成世界最大装机容量光伏发电园区和水光互补发电站、“光伏 +草地畜牧业”新业态落地生根、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38元……
五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海南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推动跨越赶超发展,形成了社会转起来、经济活起来、信心强起来的生动局面。

过去5年,我们的综合实力更强了
从经济运行态势复盘看,有稳中回升趋势。海南州推动三大产业互促共进、融合发展,经济运行实现生产复苏、需求趋暖、消费回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从优势产业角度出发,海南州着力推动“四地”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
从发展活力态势分析,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成果显著,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海南州,因清洁能源与生态农牧双重馈赠的可持续发展方式,为全球干旱地区提供了生态修复与民生改善协同推进的鲜活样本。
这源于海南州实践的一场“光伏+”的革命:在荒滩中利用太阳能板“种植”出绿色奇迹,进而又将阳光转化为财富。
数据是发展的最好见证:2024年,海南州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63亿元,其中60%来自清洁能源产业。单看2025年上半年,海南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6.18亿元,同比增长2.9%。全年实施重大项目233项,总投资超230亿元,涵盖绿色算力、生态保护、清洁能源、文旅融合等六大领域。
截至目前,海南州清洁能源并网装机达3139万千瓦,累计实现发电量334亿千瓦时,外输绿电323亿千瓦时,为青海省能源结构优化贡献了重要力量。
清洁能源产业硕果累累,但也有亟待解决的实际困难。“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中“荷”的严重不足问题,是海南州破解制约全州清洁能源发展瓶颈的头等大事。
按照青海省以绿色电力促进绿色算力协同发展的重大要求,海南州着力构建以“绿电”促进“绿算”、以“绿算”推动“绿电”发展的良性循环,加快形成绿色电力与绿色算力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新态势。
清洁能源强州,农牧业稳州。

9月26日,在“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高质量发展”海南州专场新闻发布会上,海南州亮出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作为全省最大农牧交错区,海南州以“增量提质、补链扩输”为路径,已认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199个、地标产品3个、名特优新农产品7个。
黑藏羊、三文鱼、“光伏羊”等一系列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品牌逐渐叫响,海南州把品牌优势、产品优势转化为“经济流量”,围绕“补链扩输”,从资源、产品、销售、品牌四个方面发力,构建起完整的农牧业产业链条,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城乡蝶变,宜居画卷徐徐铺展
“公园多了,风景美了,楼越变越高,城也变得越来越大。”“搬进新村后,再也不怕下雨出门两脚泥了。”“城乡环境干净了,大伙儿的精气神也更足了。”……
城乡发展中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回响着全州各族干部群众逐梦前行的铿锵足音,也印证着海南州日益改善的生态和居住环境。
“十四五”以来,海南州累计实施30个生态环保项目、总投资12.56亿元,多项环境指标大幅改善,生态效益正向城市美化、乡村振兴等多领域延伸。
走进海南州的城镇乡村,繁花似锦、苍翠清幽。漫步在大街小巷,人们在惊叹城乡面貌变化巨大的同时,也不由得称赞家乡越来越美了。
2025年1至8月,海南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27天,优良率97%,这对于生活在海南州的各族干部群众来说,每一丝新鲜的空气都让人心生欢喜。
城乡蝶变,项目先行。

五年来,海南州抢抓政策机遇,扩大有效投资,一大批填空白、蓄势能的重大项目相继建成;一个个惠民工程落实落地,一处处如火如荼的施工场景,奏响了城乡发展的精彩华章。
扎倒高速、共玉高速等一批国省干道及城乡通畅公路建成通车,全州公路总里程达12823公里,乡镇和行政村道路通达率为100%,路网结构持续优化,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尕干、哇洪等水库及配套灌溉工程顺利推进,拉西瓦灌溉干渠、兴海南部三乡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一批民生水利工程建成投运,有效保障了32.93万群众饮水安全和66.7万亩耕地灌溉用水。
加快农网升级改造和“三区两州”配套电网建设,解决和改善了5.8万农牧户用电问题,供电可靠率达99.8%。
共和城北新区、同德新城区功能日臻完善,建成美丽城镇、美丽乡村264个,完成棚户区改造7661套、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和危旧房改造5.2万套。
城镇繁荣,乡村美丽。海南州走出了一条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生产生活生态相互融合、改革发展成果城乡共享,具有海南特色的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之路。

共享实惠,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清洁能源的发展,带给海南州的不只是经济总量的提升,也给农牧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很多年前,共和县铁盖乡的农牧民为羊群的食料不足而发愁。然而,如今的塔拉滩光伏板下,已放养了上千只“光伏羊”。这些羊成活率高,个个膘肥体壮。
文旅融合,同样滋养着各族群众。在同德县尕巴松多镇尕干沟景区经营牧家乐的扎西多杰深有感触:“如今,更多的游客来到尕干沟景区体验民族文化,品尝农家菜肴,村民们增收致富的信心越来越足。”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沐浴着党的光辉,全州各族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没想到这么快就到账了,还专门打电话通知我,太感谢了!”放下电话的仁青难掩喜悦之情。
这通来自州医疗保障局的暖心电话,不仅让仁青第一时间确认了参保资助的顺利到位,也为他和家人的健康增添了一份实实在在的保障。
就业是民生之本。“十四五”以来,海南州推动产业、企业、就业“三业”联动,多方位、多领域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构建就业机会充分、就业结构优化、人岗匹配高效的新格局。

作为民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关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和县中学改扩建项目、同德县河北乡逸夫学校维修项目和州第一民族高级中学图书楼改造项目得以实施。通过架设教育“立交桥”进行异地办学,已在南通大学附属中学新增1个海南班、江宁班和南通班的异地办班人数每年达到180人。
这些数字照亮了每一个孩子“走出去”的梦想,其背后,是政策与民心的同频共振。

五年来,海南州交出的精彩答卷,不限于此,也绝不止于此。
大潮激荡,奋斗不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海南州将以更加豪迈的姿态、更加稳健的步伐迈向下一个五年,在跨越赶超发展的航程上劈波斩浪、奋勇争先,全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南崭新篇章。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