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海南要闻>详细内容

【奋进海南州 辉煌“十四五”】蓝天碧水绘新卷 生态惠民谱华章—— 海南州 “十四五” 生态治理交出亮眼答卷

来源:海南州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11-18 字号:[小]   [大]

蓝天白云常驻眼底,清水绿岸萦绕身旁。“十四五” 以来,海南州坚定不移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累计投入12.56亿元精准实施30个生态环保重点项目,推动全州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跃升。这份沉甸甸的生态治理成果,正源源不断转化为惠及民生的“幸福红利”,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为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根基。


图片


在这场系统性生态治理行动中,水污染防治被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全州聚焦水环境改善关键领域,布局实施15个水污染防治项目,总投资高达11.57亿元,占生态环保总投资的92%,以真金白银的投入彰显治水攻坚的坚定决心。今年以来,海南州申报中央水污染防治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贵德县烂泉河水生态修复、西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3个重点项目成功获批2.59亿元资金支持,目前各项工程正稳步推进、有序落地;与此同时,涵盖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排污口综合整治等关键领域的5个谋划项目已进入审批流程,总投资1.29亿元,为持续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埋下坚实伏笔。

如今,行走在海南州各地,生态治理带来的美丽蜕变俯拾皆是。贵德县烂泉河畔,曾经受损的河岸早已被层层叠叠的葱郁植被覆盖,清澈的河水潺潺流淌,倒映着蓝天白云,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诗意画卷;西河流域内,新修建的生态隔离带宛如一条蜿蜒的绿色长廊,既锁住了污染物扩散路径,又成为守护流域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这些生态地标不仅让家园更靓丽,更成为当地群众茶余饭后休闲游憩的“家门口公园”,让生态福祉触手可及。


图片


系统治理换来了实打实的“生态成绩单”。今年1至8月,海南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27天,优良率高达97%,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PM2.5浓度稳定控制在19微克/立方米,清新空气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水环境质量持续领跑,唐乃亥断面、龙羊峡水库等重点区域水质稳定保持Ⅱ类以上标准,黄河支流巴曲河等监测断面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11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从源头守住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一项项生态修复工程的扎实推进。截至目前,全州累计修复治理河岸线97.44公里,长度相当于绕海南州核心区域一周有余;新增生态隔离带121.21公顷、水源涵养植被缓冲带380.98公顷,修复湿地36.59公顷。这些生态工程如同给大地披上了绿色“防护服”,为全州构建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生态安全屏障,让绿色成为海南州最鲜明的底色。

生态治理的成效正加速向多领域延伸,奏响绿色发展的协同乐章。在共和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的落地实施,彻底终结了“污水靠蒸发”的旧貌,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让乡村焕发新活力;在兴海县,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的应用,让曾经的退化土地重焕生机,重现沃土良田的景象;在全州各地,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激活了乡村旅游“一池春水”,越来越多的农牧民放下牧鞭、端起“生态碗”,吃上“旅游饭”,走出了一条生态富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图片


 “现在家门口就是公园,推开窗就能看见蓝天白云,呼吸到新鲜空气。”家住共和县恰卜恰镇的才让老人的感慨,道出了海南州各族群众最真切的生态获得感。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绿色发展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我们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让海南州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海南州生态环境局项目办主任张寿财的表态,既彰显了对生态保护工作的坚定担当,更传递出基层生态环保干部扎根项目一线、久久为功的治理定力。在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热土上,绿色发展的故事正在不断续写,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