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互动交流>在线访谈>详细内容

以大数据推动海南绿色循环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专访省政协副主席、海南州委书记张文魁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7-20 字号:[小]   [大]

  大数据时代早已奔腾而来,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发展,以澎湃的驱动力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产业基础、商业模式和新型经济形态,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打造经济发展新高地。

  5月7日,全国首个100%利用清洁能源运营的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海南州大数据产业园(一期)正式投运,发展大数据产业已然为海南州弯道超车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条件,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新动能。为此,本报记者就发展大数据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青海篇章·海南行动的具体实践,抓住国家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利机遇,专访了省政协副主席、海南州委书记张文魁。

  记者:海南州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优势何在?

  张文魁:大数据既是大产业,又是大机遇,优势禀赋的海南绝不会错失这个“未来的石油和金矿”。海南藏族自治州冷凉干燥的气候条件、明净质纯的大气环境、区位高远的战略纵深,特别是就近的全天候清洁能源等资源,为其发展提供了最佳的选择和广阔的前景。2016年以来,海南州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战略机遇,立足解决自治州新型清洁能源就地消纳转化不足这一瓶颈问题,依托华为公司强大的技术支撑,共同谋划并推动建设大数据产业园。就目前发展而言,海南州清洁能源年发电量超过60亿千瓦时(不含水电的发电量),可为大数据产业园巨大的能源需求提供充足和可靠的电力支撑。海南州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可借助新能源示范省建设使青海一跃而起,并站立于新能源产业及其市场高地这一战略优势和机遇,这既是一个创新发展的命题,也是一份异常艰巨的答卷。

  记者:目前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情况如何?

  张文魁:建设大数据产业,就是发展无污染、高载能、高质量新型绿色产业的一次实践探索。海南州大数据产业园区规划面积80公顷,于2017年11月启动,是全国首个100%利用清洁能源运营的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为我省清洁能源就地消纳提供了巨大市场,推动了大数据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绿色可持续循环发展。产业园一期大数据中心总体面积0.5公顷,527个机架,可容纳8000台标准服务器,能为我省智慧政务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可靠、优质、安全的ICT信息基础设施支撑和云平台服务。虽然我们刚刚起步,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是数字时代、信息技术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短板开辟了全新的方法路径,只要我们牢固树立“登高望远、自信开放、团结奉献、不懈奋斗”的新青海精神,在前进的道路上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会不断谱写自治州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记者:今后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前景如何?

  张文魁:信息技术、数据经济已成为新时代最鲜明的发展形态及其生活方式,有力地支撑着人类信息化、现代化进程。谁把握住这个时代大势,谁就拥有光辉灿烂的未来。按照打造全球领先的藏语区信息化高地、国家级大数据战略灾备基地、国家级能源大数据产业基地、国家级藏语服务外包基地和数字经济产业融合示范基地的发展愿景与目标定位,计划到2024年产业园三期全部建成,园区大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将达到10万架,可容纳约133万台标准服务器,年消纳电力约60亿千瓦时,吸纳产业投资80亿元。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海南州大数据产业这棵小草培育成新青海发展天地间一棵参天大树,并一定能够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海要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创新动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构建新支撑的殷殷嘱托,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海南实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