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海南州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部门

各县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海南州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3070211020000013000000/2024090600000282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4-12-19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建议提案

关于政协青海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 会议第2024066号提案的复函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9-06 浏览次数: 【字体:

民建青海省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突出多元共融特色提升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价值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公园建设和生态旅游事业发展,积极打造海南藏族自治州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持续推动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以国家公园建设带动生态旅游事业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是依照《青海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办法》及分类分级标准,编制了《青海省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海南州规划(2022—2030年)》,《规划》总投资14.51亿元,摸清理顺海南州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及自然保护地发展的基础,对海南州生态地理条件、自然禀赋、自然保护地现状、厘清海南州生态地理区划,分析得出现状自然保护地体系保护空缺情况,综合分析建设成效及问题。明确海南州自然保护地发展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为海南州自然保护地发展指明方向,提出具体目标,即: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典型生态系统、重要河源区、重点野生动植物分布区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典型、珍稀、具有代表性的自然遗迹、自然景观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公园为补充的空间体系。提出海南州自然保护地发展主要任务,包括优化自然保护地空间体系、理顺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加强保护修复、培育生态文化体系、创建自然保护地价值实现体系、健全自然保护地法治体系、强化保护效能支撑体系等。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争取投资,加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二是把国家公园建设作为文化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载体,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多元化投资等措施,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建成了总投资5.47亿元的共和县藏文化产业创意园、布绣嘎玛藏绣艺博园、贵南藏绣产业园区、贵德县藏文化创意园、贵德文旅商贸产业园五大产业园区,切实发挥了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有力促进了海南文化产业的整合升级。通过简化创办手续、降低准入门槛等措施,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工艺大师等文化能人创业,引导海南藏绣等手工类文化企业走“公司+农户”、“协会+农户”、“基地+农户”经营模式,进一步增强了全州文化产业内在活力。

三是依托全州丰富的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资源,重点培育扶持、招商引资、包装营销了藏绣、石雕、黄河奇石、民族服饰、民族歌舞等富有地方特色、产业基础较好、有较强辐射力和带动力的民族工艺品项目,打造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已形成具有一定优势的文化产业体系。海南州、贵南县分别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命名为“中国藏绣艺术之乡”、“中国藏绣生产基地”。贵德县被列为全省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点。深入挖掘我州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精心打造多元并存、彰显特色的系列文化品牌,着力推出一批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品牌,切实增强我州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成功举办了海南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包括州庆期间的迎宾晚会、庆祝大会、缅怀英烈、五县展演、成就展示、集中观摩等11项系列活动、文化活动30余场次。

四是海南州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青海省非遗保护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结合自治州实际制定出台了《海南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见》《海南州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意见》、《海南州全域旅游规划》、《海南州“十四五”文体旅游广电事业发展规划》和《海南州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先行区行动方案》等。调整充实了海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海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专家评审委员会,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的格局。

五是依托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春节、元旦等节庆,每年都广泛开展非遗宣传展示,以“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为主题,组织开展了“线上+线下”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推出具有地方特色、适应现代生活需求的青绣、银饰、唐卡、嘉隆、传统医药等非遗产品30余款,推动实现文旅资源惠民共享。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举办各自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如藏医《德子色曼》《藏族刺绣》《藏医“德子色曼”药物炮制技艺》《葫芦雕刻》和《剪纸》等想项目的宣传展示活动;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共计举办线下非遗文化宣传展演活动23场(次),涉及安多民歌、则柔、锅庄、拉伊等非遗代表性项目,累积宣传78次,线上服务达10万余人,线下受益群众达4.8万余人。

六是海南州在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方面涉及共和县7乡镇28个村面积413.51hm2。根据与青海湖景区管理局沟通衔接,在青海湖国家公园规划编制和创建中,对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区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了系统的调查,青海湖国家公园内自然景观有4大类21亚类89处,其中四级自然景观有格萨尔王拴马柱、冲刷透镜体、河马河观日点、湖积平原、湖蚀平原、泻湖观察点、夷平面等7处;三级36处;二级29处;一级17处。人文景观有物质文化遗产3类121处,121处物质文化遗产中,四级16项,三级42项,二级56项,一级7项;根据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核密度及景观要素有效保护范围叠加分析,划定重要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优先保护区面积 1619.41km2。在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中,遵循原真性原则、完整性原则、代表性原则、协调性原则、管理可行性原则,将生物多样性丰富、保护价值高、人为干扰少、维持原始自然状态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保护范围,确保国家公园内自然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基本保持自然特性和自然演替状态,自然力在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原真性自然生态系统面积占国家公园总面积85%以上。针对“草—河—湖—鱼—鸟”共生生态链特点,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实现创建区内最具代表性的淡水生态到咸水生态的完整过程、代表性湖泊、河流、沼泽等湿地生态系统、普氏原羚等旗舰物种及其栖息地、青海湖裸鲤洄游通道、水鸟迁徙通道、文化禀赋及典型断陷构造遗迹纳入国家公园范围,为生态保护与全民共享提供基础。

七是在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考虑青海湖国际旅游目的地发展,统筹保护和利用,协调好生态保护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草地保护与居民放牧之间的矛盾,充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调查确权资源现状,统筹自然保护和地方发展、社区民生的关系,探索绿色发展模式,尽可能避开城镇、人口密集区、矿业权等,尽量不带入矛盾冲突,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实现生态重点保护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协同。

八是保障了青海湖国家公园建成后管理的可行性与高效性,划入国家公园区域应具备良好的保护管理基础、具备整合提升管理能力的潜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清晰,以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为主体,能够实现统一保护管理。同时,充分考虑自然地形、地物、行政界限、重要交通线路等因素,确保范围边界易于识别、便于管理巡查。结合现有自然保护地,优化现有保护管理机构职责职能,能够全面履行国家公园管理职责。

下一步,我州将积极争取资金,不断加大在国家公园建设工作中的投入,奋力营造青海湖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景观良好、挖掘和发挥好已形成的青海湖流域文化,按照青海湖国家公园规划,以规划引领,完善相关基础建设,打造青海湖国家公园新的名片。

感谢您对海南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与支持!

附件:1.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

      2.政协青海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委员提案办理工作联系单

联系单位:海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974—8522820    

2024年9月2日        

附件1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

提 案 者

民建青海省委

提案号

第2024066号

提案题目

关于突出多元共融特色提升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价值的提案

承办单位

海南州政府

1.对办理结果是否满意的意见:

 

 

 

 

 

 

 

2.有何进一步的建议和要求:

 

 

 

 

 

 

 

年    月   日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