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3070211020000013000000/2025102900000072 | 发布机构: | |
| 生效日期: | 2025-10-29 | 废止日期: |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统计信息 |
前三季度海南州经济运行情况
前三季度,海南州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州委、州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宏观政策机遇,强化各项政策落实和工作协同,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一、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46.0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4%,较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16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82.05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43.86亿元,增长3.0%。产业结构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合计提升1.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总体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26%、48.3%、25.7%。
(一)农业生产形势良好,渔业生产较快增长。
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69亿元,同比增长5.6%,较上年同期高1.5个百分点,较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农业经济增长活力进一步增强。种植业形势良好。截至三季度末,全州完成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3.6万亩,同比增长3.3%。其中:各类蔬菜5.46万亩,增长3.0%,产量7.1万吨;瓜果137亩,产量34吨;园林水果产量3904吨。畜牧业效益持续向好。全州出栏各类牲畜170.58万头只,同比增长9.9%。其中:牛出栏23.47万头,出栏率较同期高1.3个百分点,牛肉产量2.47万吨,增长3.8%,牛奶产量1.89万吨,下降8.0%;羊出栏136.58万只,出栏率较同期高3.7个百分点,羊肉产量2.46万吨,增长7.1%;猪出栏1.38万头,出栏率较同期低10.0个百分点,猪肉产量0.11万吨,下降14.9%;家禽出栏9.15万只,增长127.4%,禽肉产量0.02万吨,增长134.8%,禽蛋产量0.07万吨,增长74.6倍。渔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州渔业产量4045吨,增长17.4%,实现增加值1.08亿元,增长12.3%,拉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0.6个百分点。
(二)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新增发电企业拉动强劲。
全州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较上年同期低16.3个百分点,较上半年提高2.1个百分点。从两大门类看,制造业和电力生产“双增长”。全州规模以上制造业增长11.1%,较上半年回落5.5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的5.0%,拉动规上工业增长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业增长2.8%,较上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的95.0%,拉动规上工业增长2.7个百分点。从主要领域看,清洁能源发电企业稳步增长。全州规上清洁能源发电行业增加值增长2.8%,较上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的93.9%,拉动规上工业增长2.6个百分点。其中:水力发电行业增长3.4%,占规上工业的45.5%,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6个百分点;光伏发电行业下降0.3%,占规上工业的37.8%,影响规上工业增速0.1个百分点;风力发电行业增长11.8%,占规上工业的10.5%,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2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呈“5增1降”。全州在统的规模以上六大行业增加值实现“5增1降”。“5增”:食品制造业增长24.7%,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4.1%,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5%,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0.9%;“1降”: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下降12.1%。从贡献看,新增发电企业拉动强劲。羊曲、晶亮、辉曜和西北水电四家新增企业实现净增长,合计拉动全州规上工业增长12.7个百分点。其中:水力发电企业拉动10.9个百分点,光伏发电企业拉动1.8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降,清洁能源项目投资回暖。
全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5.07亿元,同比下降15.9%,降幅较上半年扩大1.0个百分点。从报送渠道看,房地产投资降幅收窄。全州完成项目投资131.8亿元,下降14.7%,占投资的97.5%,影响投资增速14.1个百分点;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31亿元,下降46.1%,降幅较1-8月收窄1.6个百分点。从主要领域看,清洁能源项目投资回暖。完成清洁能源项目投资85.67亿元,占投资的63.4%,下降28.8%,较上半年收窄3.8个百分点;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7.78亿元,增长52.6%,拉动投资增长6.0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完成投资9.59亿元,增长84.3%,拉动投资增长2.7个百分点;信息传输服务业完成投资1.40亿元,增长12.8倍,拉动投资增长0.8个百分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16.78亿元,增长30.1%,拉动投资增长2.4个百分点。
(四)服务业持续增长,主要门类“7增1降”。
全州服务业运行呈“7增1降”。“7增”: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5.2%,拉动第三产业增长2.47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增长5.1%,拉动第三产业增长0.3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增长7.4%,拉动第三产业增长0.3个百分点;交通运输增长10.6%,拉动第三产业增长0.29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长0.7%,拉动第三产业增长0.11个百分点;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4.4%,拉动第三产业增长0.07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增长0.4%,拉动第三产业增长0.02个百分点;“1降”:金融业下降3.8%,影响第三产业增长0.59个百分点。
(五)市场销售保持增长,商品零售支撑有力。
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96亿元,同比增长3.7%。分销售行业看,批发业贡献较大。全州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3.37亿元,增长5.5%,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个百分点;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3.21亿元,增长2.9%,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个百分点;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35亿元,下降7.8%,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0.1个百分点;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03亿元,增长1.4%,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2个百分点。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支撑有力。前三季度,全州商品零售实现零售额26.59亿元,增长4.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5.9%,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6个百分点;餐费收入实现零售额4.37亿元,增长0.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1%,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1个百分点。
(六)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消费价格小幅下降。
全州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35元,同比增长4.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05元,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65元,增长5.6%。前三季度,恰卜恰地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下降0.1%,9月份同比下降0.5%,环比下降0.3%。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和服务累计价格呈现“5升3降”态势,其中: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和其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上升0.6%、1.4%、1.6%、3.2%和8.0%;食品烟酒、交通通信和医疗保健分别下降1.4%、2.1%和0.2%。
(七)财政支出稳定增长,金融市场保持稳定。
全州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2亿元,同比下降26.5%,剔除增值税及资源税上划省级因素后,下降11.2%。其中:税收收入9.77亿元,下降24.7%,剔除增值税及资源税上划省级因素后,下降2.4%;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3.13亿元,同比增长2.9%,增幅较上半年提高2.7个百分点。9月末,全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78.44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非金融企业和住户存款分别增长6.2%和7.9%;全州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65.53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和住户贷款分别增长15.5%和12.5%。
二、经济发展中的利好因素。
(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面扩大,向好态势不断显现。前三季度,全州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面不断扩大,拉动力不断增强。全州在统的10个主要国民经济门类中增长的有9个,增长面达90%,较上年同期扩大30%。其中:农牧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和其他服务业合计拉动力较上年增强2.86个百分点,支撑和拉动能力不断增强,经济运行向好态势不断显现。
(二)工业转型持续升级,发展质效稳步提升。前三季度,规上工业战新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49.2%,延续了工业企业向战略新兴产业转型的态势;企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前三季度,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同比增长8.9%,缴纳税金及其他费用增长9.8%;节能降耗成效明显,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增幅较上半年收窄18.7个百分点。
(三)旅游市场热度不减,客流收入双增长。今年以来,随着青海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战略的推进和各种旅游活动不断涌现,全州旅游业持续旺盛,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呈“两位数”增长。据行业部门统计,前三季度,全州共接待客流181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6.05亿元,分别增长23.5%和21.4%。从客源来看,截至三季度末,全州共接待省外游客705.07万人(次),占总客流量的38.4%,增长21.0%,省外游客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占24.5%;接待省内游客1112.12万人(次),占总客流量的61.6%,增长27.2%,客源主要集中在西宁市,占56.5%。从景区热度来看,青海湖二郎剑客流量占比近70%。
总体来看,全州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向好因素不断显现,但总体经济结构单一、行业之间发展不均衡、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仍不牢固等问题仍然存在。下一步,全州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扩大有效需求,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扎实推进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