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070211020000013000000/2024120100000184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24-12-03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教育医疗 |
全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综述 | 踔厉奋发励精图治 书写教育强国路上的青海篇章
教育,之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承载着固本强基、立德树人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科学指引下,青海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踔厉奋发,励精图治,全力以赴推进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教育系统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在全方位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格局、全面实施学校思政课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方面,做出了亮点也做出了特点。
全面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系统推进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高校党建“双创”等工作,创建“党建+”“五彩e站”“红色孵化园地”“民族团结一家亲”等一批有实践意义、有推广价值、彰显高校特色的党建工作创新品牌。深入推进全省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深化加强党对中小学校全面领导的青海实践。
一体推进思政课程建设。成立青海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青海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立项一系列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项目。设立30家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打造中小学生实践育人优质平台。召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业务能力提升培训会、示范课观摩会、集体备课会,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合作交流。创新开展红色讲解员进校园、延安精神进校园等系列活动,推动红色教育融入思政课程、嵌入校园文化、走入组织生活,促进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齐力聚焦“三全”育人。聚焦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建设11所高校试点单位和6个试点院系,推动全省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渐次铺开、全面实施。开展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北京师范大学—青海省)集体备课系列活动。遴选4项省级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组织师生自创自编自演话剧《永怀之歌》《守望可可西里》分赴全省各地演出。开展分众化、互动式、对象化思想政治教育宣讲活动,实施思政课教师学历和能力提升计划,鼓励支持思政课教师跨学段、跨学科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满足群众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迫切需求,使教育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资金投入持续加大力度空前。各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小财政办大教育”的理念,补齐发展短板,完善各级各类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和动态调整机制,严格落实“两个只增不减”要求,巩固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不断强化基础保障,推动实现了“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巨大转变。据统计,2019年以来,全省教育经费累计投入1523.37亿元。仅2023年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达324.33亿元,比2019年的289.96亿元增长11.85%。
基础教育固本强基迅猛挺进。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普惠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园,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园,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7.8%,初步解决了“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持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全面建立覆盖各学段的15年教育资助体系,推动“控辍保学”纳入依法管理轨道,“减负”“提质”两手抓,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5+2”模式全覆盖,体音美、劳动教育及国防与军训工作全面深化。支持特色高中发展,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推进命题基地建设,2022年,我省作为全国第五批省份,和其他7个省一起启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全省特殊教育实现“一州一特校”、30万以上人口的县特殊教育学校全覆盖,并建立了特殊教育教师从业补助制度。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基础教育学校2716所;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较2018年以来分别提高了3.42、0.4、7.16个百分点。
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质增速。先后两次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大会,专题研究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问题,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工作,从2024年起,我省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实行“文化素质+职业适应性测试”的评价方式,开展人才联合培养试点,为民族地区培养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有职业学校38所,在校生12.06万人。自2017年以来,江苏多所高校通过跨省单考单招录取我省海南、玉树州3200余名中职生到江苏就读高职。青海职业技术大学顺利获批,打通了职业教育“中职—高职—本科”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中职学校专业设置,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开展“1+X”证书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注重发挥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作用,大力开展省级比赛。落实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职责,广泛开展农牧民实用技术等各类技能培训。
高等教育深化内涵贡献突出。省委省政府把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筹建组建青海理工学院和青海职业技术大学作为教育领域一号工程,采取一系列超常规举措推动落实,2024年5月两所高校顺利获批。重点打造高原生态环境、高原盐湖资源、新能源开发利用、高原农牧业、生态旅游、高原生命健康、教育类、民族学等学科群,重点培育设置生态环保、产业“四地”、绿色算力、高原康养、人工智能等学科专业。本科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实现全覆盖,生态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依托“昆仑英才”行动计划,培养6名杰出人才、84名领军人才、288名拔尖人才和18个团队,累计引进培养青年博士300余人。深入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撤销本科专业12个,逐步淘汰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获批省部共建藏语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省部级科研平台近30个。
教师队伍专业成长乐教爱教。贯彻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开展“争做‘四有’好老师和新时代‘大先生’”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持续深化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建立健全师德违规通报曝光机制,实行每半年通报违反师德师风案例制度,累计通报11次。建设首批12个省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分层分类组织开展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国省培资金3.97亿元,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7万人次。实现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全覆盖,实施差异化补助,全省乡村教师平均月人均增资400元。加大义务教育教师保障力度,开展清欠教师工资待遇专项行动,制定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深厚氛围。创新编制管理,建立青南支教专项编制,完善特岗教师招聘政策。加强师范生培养,实施省级公费师范生培养。开展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为推动西部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薄弱地区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提供了有益经验。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更牵动着千家万户。青海教育的发展需要逢山开路的毅力,也需要借船扬帆的契机。五年来,我省不断夯实教育改革发展根基,积极拓展构建深化教育事业立足高原、面向未来的视野和格局。
校外培训“虚火”降温。从2021年7月开始,我省全面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集中治理攻坚行动,并于当年12月在全国率先实现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清零。持续加强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治理,保持动态清零,严肃查处、取缔学科类隐形变异转入“地下”补课的“黑机构”,学生校外培训负担进一步减轻。截至目前,全省7个市(州)32个县(市、区、行委)的394家注册机构已纳入到平台监管,监管资金达5065.12万元。做好“双减”中的科学教育“加法”,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建设,开齐开足开好科学类学科课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输血”“造血”相得益彰。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和对口省市、有关学校开展支援帮扶,由援青省市36所一流学校“组团式”支援帮扶6州17所中学。积极拓展“组团式”帮扶模式,巩固拓展对口支援成果,提升帮扶支援实效,高规格召开教育援青工作会议。实通过对口支援,青海高校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提升。2019年以来,各援青省市先后安排帮扶资金14.84亿元,实施援建项目278个,建成了果洛西宁民族中学等一批援青特色品牌项目,并将9名援青高中校长特聘为青海省教研专家,合力开创了教育援青工作“多级互动、广泛参与、扩围提质、升级加力”新局面。省内选派1000余名支教教师和支教研究生团队赴各市州开展支教帮扶,促进校际交流共建,提升受援地区“造血”能力。接收上万名农牧民学子异地办班接受优质教育,为更多青海学子实现人生梦想插上腾飞翅膀。

内外融通护航发展。党的二十大以来,我省实施国家和省级长、中、短期公派出国学习项目10余项;实施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与全球近30个国家(地区)的近70余所高校、教育科研机构和教育民间行业组织开展密切的教育交流合作。语言文字科研工作稳步发展,推普阵地更加牢固,组织开展1.5万余名幼儿园、中小学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为契机,推进农牧区学校“三个课堂”教学和乡村教育数字化精准帮扶,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健全完善中小学校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建立起了一支深入教学和管理一线的督导“常规军”,实现全省中小学校幼儿园责任督学全覆盖;强化校园安全保障,加大资金投入,巩固“四个百分百”建设成果,筑牢“人防+科技”的校园安全第一道防线,加强校园内部安全管理,深化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省95%以上的学校建成“平安校园”。健全家校协同机制,合力做好学生防溺水、防欺凌、心理健康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以及交通安全、疫情防控等工作。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青海教育改革发展的风正劲,帆正扬,一幅波澜壮阔、激情澎湃的崭新画卷正待徐徐展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