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048170/2023-00761 | 发布机构: | 海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生效日期: | 2023-05-27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乡村振兴 |
海南: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秀乡的青稞种植基地,面积16667公顷的青稞基地蔚为壮观。贵南县平均海拔3300米,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是青稞生长的天然温床。
在青稞种植、成长过程中,该基地一直坚持“绿色、生态、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农场坚持全程有机的生产标准,保证了青稞的有机天然品质。而贵南县种植的青稞,正是驰名中国的天佑德青稞酒所用的原料。
贵南县青稞种植基地是海南州以藏羊、牦牛、青稞、油菜“四大产业”联盟为依托,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现代农牧产业体系的一个真实缩影。
特色产业的兴旺,“旺”的不仅是产业,更是群众的口袋。
这几天,共和县恰卜恰镇次汗素村民关却卓玛正在大棚里忙着采收蔬菜,看着一筐筐新鲜蔬菜即将装车送往市场,她满脸的喜悦。
像关却卓玛一样种植蔬菜的农户在次汗素村还有44户。这些年,次汗素村借助资源优势,村子里的一部分农民由“粮农”转变为“菜农”,大家不断学习先进管理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大棚内的种植品种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辣椒、黄瓜等精细蔬菜面积不断扩大,大棚蔬菜的效益逐年增加。
“次汗素地理位置优越,我们将继续在盘活蔬菜产业上做文章,把蔬菜产业逐步向科学化种植、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模式转变,做大优势,做强品牌,进一步壮大‘大棚经济’。”次汗素村党支部书记东周才让说。
高原不仅能种菜,还能“养花”。贵德县河西镇团结村因种植花卉让昔日平淡无奇的小村庄摇身一变,成了充满田园气息的“世外桃源”。旅游旺季,来村里拍婚纱照、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团结村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近年来,海南州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兴特色产业,不断优化产业布局,补齐发展短板,积极打造农业景点,完善基础设施,让特色种植美了乡村、富了百姓。
共和县切吉乡莫合村,村里通过发展村办企业、“马路经济”以及修建扶贫产业园等方式做好了易地搬迁的后半篇文章。
贵南县在组织搬迁村群众参加技能培训的同时,将塔秀乡贡哇村和达隆村的136户509名搬迁群众纳入专业合作社,通过黑藏羊、母犏牛养殖项目拓宽增收渠道。
同德县把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大事要事来抓,持续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贫困村成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挥新型经营主体扶贫帮困作用,为各族群众持续增加收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
眼下,我州各地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接续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同时,在推进生态优先、种业振兴、标准化生产、特色产业培育“四大”计划,实施乡村振兴推进、生态农牧业装备、草产业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产业融合促进“五大”行动路上阔步前行,举全州之力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区建设落地见效。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